[实用新型]一种防断电的弹性接触件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1466.6 | 申请日: | 2008-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78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邱显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电 弹性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弹性接触件,尤其涉及一种防断电的弹性接触件,其是用于电子用品中可供插接一外接电子组件电路导通的接触元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许多的电子用品上,为了要能提供一外接的电子组件插接而后供其两者间的电路导通,因此多半会于电子用品上设以一具有弹跳特质的接触端,也就是当外接电子组件插设于该电子用品本体内时,可压迫该弹性接触件使其下沉而后达到与电子用品之间电路相互导通。
然而现有技术的弹跳接触端多半在结构上为简便的可滑移导通元件及固定的导通元件的设计,在接触面之处并无特别的结构加强,因此在实用中很容易发生当将该弹跳接触端下压之时,可滑移的导通元件与固定的导通元件间的接触会产生非预期的间断性脱落,而导致接电导通容易间续断路,而效率非如预期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点,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于结构创新的防断电的弹性接触件以期克服现有技术的难点,当外接电子元件接触并将动导通件朝底座内下压后,因为与动导通件接触的两侧壁上朝内突起的弧面对应地施以动导通件一压迫力,如此一来可确实地保持两接触面间的服贴接触,而不会有如现有技术在按压动作中会产生接触面间断性松脱而断电的缺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防断电的弹性接触件,包含有:
一底座,其为一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
一定导通件,其设于底座内,所述定导通件具有一底部及两侧壁,所述底部对应于底座下端的开口,两侧壁设于底部上,且其中至少一侧壁上具有一弧面及一滑移槽,所述弧面朝内侧弯曲突起,且所述滑移槽纵向地贯穿设于所述弧面上;
一动导通件,其为一中空壳体,可滑移地设于底座上端的开口中,进一步包含有一按压端、两导通壁及两勾部,其中按压端设于动导通件的顶部;两导通壁对应接触于定导通片的两侧壁;而勾部分别设于导通壁上,且对应、可滑移地穿设于侧壁的滑移槽内;
一弹性元件,其顶推固定于定导通件的底部及动导通件的按压端间,以提供按压端一回复力。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当外接电子元件接触并将动导通件朝底座内下压后,因为与动导通件接触的两侧壁上朝内突起的弧面对应地施以动导通件一压迫力,如此一来可确实地保持两接触面间的服贴接触,而不会有如现有技术在按压动作中会产生接触面间断性松脱而断电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后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前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实施例侧面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外观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底座;20、20A-定导通件;21-底部;22、22A-侧壁;221、221A-弧面;222、222A-滑移槽;30、30A-动导通件;31-按压端;32-导通壁;33、33A-勾部;40-弹性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防断电的弹性接触件,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可包含有一底座10、一定导通件20、一动导通件30及一弹性元件40。
所述的底座10为一上、下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可设于一电子用品内。
所述的定导通件20固定设于所述底座10内,所述的定导通件20可为一弯折的U字型弹性导通片体,具有一底部21及两侧壁22,所述底部21对应于底座10下端的开口,而两侧壁22上都设有一弧面221及一滑移槽222,其中弧面221朝内侧弯曲突起,且滑移槽222纵向地贯穿设于弧面221上。
所述的动导通件30为一中空的壳体,其可滑移地且外型配合地穿设于底座10上端的开口中,所述动导通件30进一步包含有一按压端31、两导通壁32及两勾部33,其中按压端31设于动导通件30的顶部,所述按压端31可为一弧状的片体;两导通壁32对应接触于定导通片20的两侧壁22;而勾部33分别设于导通壁32上,且对应、可滑移地穿设于侧壁22的滑移槽222内。
所述的弹性元件40可为一弹簧,其顶推固定于定导通件20的底部21及动导通件30的按压端31间,以供按压端31在受力下压后一回复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14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甜玉米加工玉米浆饮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榨菜的盐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