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气分析针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80943.7 | 申请日: | 2008-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01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毓和 |
| 主分类号: | A61B5/153 | 分类号: | A61B5/15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92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血气 分析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脉血气样品采集针,其所提供的装置能够满足对动脉或者静脉血液样品进行酸碱值、气体分压、离子浓度、血红蛋白和血糖等检测的技术要求。属于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类。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医疗部门使用的专用血气分析针均为国外进口产品。其主要的技术特点是:这种采血装置使用特殊设计的针栓,在针栓前端和中央部位设计有疏通气体的孔,孔内放置的孔石具有能让空气通过而水分不能通过的特点,这样在血液不断流入针筒内时,因压力针筒内的死腔气体则通过该针栓不断地被排出,为的是在采血结束时针筒内不会存有残余气体。
血气分析对血液样品有特殊要求,在血液采集、送检或贮存过程中样品应当不能和空气接触,目的是防止采集样品中所含的O2和CO2气体与空气交换,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居于这个目的,国内外已公开的血气分析专用采血装置均着力设计这种“自动排气功能”的结构,如国内已公布的专利项目CN 99258550.3、CN00262509.1,不仅为此设计倾注了大量心血,其较为复杂的工艺设计增加了加工制作的难度,当然也提高了产品成本。
实际上,使用上述专用采血装置,在血样采集过程中也很难避免血液与空气接触。因为,在血液流入针筒时针筒内的空气是逐渐被排出的。对国外产品的实际应用发现,在采血结束后有时也发现在针筒内仍然存有少量残余气体,还需要人工排除。
供血气分析用样品一般最多需要2ml。因此,完成动脉穿刺后血液流入针筒内至达到所需量的时间非常短暂。基于这种考虑,本实用新型省去了在采血过程中同步排气的结构设计,其主要特征是:在采血完成后通过特别设计的针套手动排除针筒内可能存在的残余气体,然后再通过针套和针体的相向滑动完全封堵针孔,使针筒内的血气分析样品完全与空气隔绝,整个操作过程简单且容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动脉血气样品采集的血气分析针,该装置能够方便地手动排除针筒内的残余气体并能顺利地使采集的血液样品迅速地与空气完全隔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如下:它是由血气分析针针筒、固体抗凝剂和针套构成。针筒内放置特殊的固体抗凝剂,在针筒前端的外壁有一个凸台,该凸台能让使用者方便地感觉针筒插入针套的位置,该端的针筒壁向前延伸,具内壁有内螺纹用于固定针座,针座通过外螺纹与其配合连接,目的是使针坐与针筒前端的圆锥形接头接合的更加紧密和牢固;固体抗凝剂遇到血液会立即溶解且不会产生体积效应;所述的针套前端有一个用于封堵针孔的橡胶塞,紧贴橡胶塞内侧有一段圆柱形半透明状的吸水物,它的作用是吸附可能从针筒里排出的少量血液,针套后端接近开口处内壁上有一环形内凸起,向内针套的孔径缩窄,其内壁有四条对称的轴向凹槽,用于与针座相衔接,当针座嵌入该凹槽后旋转针套则使针头旋上或旋下针筒。
采血结束后,如果针筒内存有少量残余气体,此时将针筒插入针套中,在上遇到适当阻力时暂时停止,这时针尖恰好位于吸水物中,竖起针筒向上轻推芯杆柄直到看到有少许血液从针尖溢出停止,这时,针筒内的残余气体已被排尽,再把针筒向针套内继续推进直至二者相互卡住为止,此时变完成采样、排气和使样品完全隔绝空气的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完整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套,(2)橡胶塞,(3)吸水物,(4)针座插孔,(5)内凸起,(6)锯齿样的牙槽,(7)针筒,(8)内螺纹,(9)固体抗凝剂,(10)凸台,(11)针栓,(12)芯杆,(13)芯杆柄,(14)椭圆形助推板,(15)针座,(16)针座凹槽,(17)针座外螺纹,(18)环行挡圈,(19)圆锥形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针套(1)由透明度较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如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或聚丙烯等。针套(1)前端的橡胶塞(2)用于封堵针孔,其目的是采血完成后使针筒内的血液与空气完全隔绝。针套(1)前端的内壁有锯齿样的牙槽(6),该牙槽的作用是使橡胶塞(2)固定的更加牢固。紧贴橡胶塞(2)的内侧有一段圆柱形半透明的吸水物(3),该吸水物(3)为聚维酮、或聚乙烯醇、聚氨酯和聚醚等中的任何一种材料制成的泡沫海绵,半透明吸水物(3)的作用是吸附可能溢出的血液,通过透明的针套(1)可以很方便地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毓和,未经刘毓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0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