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泡沫覆盖、废水冲洗坐便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80445.2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9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发明(设计)人: | 袁根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根木 |
主分类号: | E03D1/24 | 分类号: | E03D1/24;E03D11/11;E03D1/012;E03D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7220安徽省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沫 覆盖 废水 冲洗 坐便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卫生设施,特别是一种卫生间用的泡沫覆盖、废水冲洗坐便器。
背景技术
现在的坐便器,一般均为净水冲洗,大便6升,小便3升水,浪费水资源。也有收集中水的坐便器,但是要么成本过高,要么技术不成熟,要么结构不合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在保证抽水式坐便器的使用功能和效果的前提下,收集生活废水,利用生活废水冲洗坐便器,最大限度的减少使用纯净水的使用。同时又具有泡沫覆盖,防臭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水箱加大一直落地,内部分隔为5个区域,3个贮水箱,1个发泡设备箱,1个水路管道接入输出箱,电路采用直流24V。
自动收集废水冲洗:首先,第一个贮水箱有管道与外部的洗手盆管道相接,用于收集生活废水、洗手洗脸水,此箱中有进水管道头上有过滤网,用于过滤杂质,有溢水管与水路接入输出箱的三通连接,当废水中有泡沫,泡沫会由溢水管流走。水箱下部有自动落水阀与下水管道相通,侧面有单向进水阀与另一侧的第2个贮水箱相通。始终保持两个水箱的液面高度一致。第二个水箱也有单向进水阀与第三个水箱相通,保持第2与第3个水箱液面高度一致。有单向进水阀与溢水管相通。当三个贮水箱的水都贮满后,再有水进入第一个水箱并超过最大液面高度,自动落水阀开启将第一个水箱中的水放出,冲洗下水管道,第2第3个水箱中的水保持不动,并有单向进水阀与溢水管连接,当自动落水阀出现故障,水位不断上升,超过最高液位时,水会通过第2个水箱的单向进水阀,从溢水管流走。
手动冲洗:当按下手动冲洗按钮时,用第3个水箱中的水冲洗便器,小便1升水,大便3升水。冲洗完后,若第2个水箱中有水且液面高度高于第3个水箱,则由单向进水阀向第3个水箱补充水;若第2个水箱中水的液面低于第3个水箱的底部,则由水泵向第3个水箱中抽水补充。
泡沫覆盖:发泡设备箱中有贮液盒(放发泡液),气泵(用于发泡),集成电路控制器(用于控制发泡系统协调动作)。气泵和贮液盒各有管道与第2个水箱中的发泡管相接。发泡管与便器的出泡孔相通,马桶盖下方有压力开关,用于控制发泡系统的开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综合了收集生活废水冲洗和泡沫覆盖两项功能,自动冲洗和手动冲洗相结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箱分割图。
图2是水箱的背面剖示图。
图3是便器的侧面剖示图。
图4是便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水箱共分为5部分:(1)发泡设备箱(2)手动冲洗水箱(3)自动落水箱(4)贮水箱(5)水路管道接入输出箱
在图2中,进水管(8)与外部下水管连接,废水由此管流入水箱,水管头部装有(4)杂质过滤网。自动落水阀(7)溢水管(16)与三通接头(10)连接,(10)与便器下水管连接。与单向进水阀(6)连接,水只能单向从自动落水箱流入贮水箱。贮水箱有单向进水阀(15)与手动冲洗水箱相通,水只能单向流入手动冲洗水箱。水泵(12)的水管与手动冲洗水箱连接。单向进水阀(11)气泵管(17)加液管(14)与发泡管(13)连接,设备控制器(2)与气泵(1)、液面控制开关(3)、发泡液箱(20)连接。(5)手动冲洗阀(9)出水管,分别与便器管道、出水管、溢水管相接。回流管封堵阀(18)与溢水管(16)连接,(19)控液阀(21)水箱盖(22)冲洗按钮
在图3中,电源线(1)与发泡液箱(10)连接,发泡液箱(10)与发泡管(3)连接。出泡管(2)一端与发泡管(3)连接,另一端与出泡口(8)连接,(4)加液管(5)自动落水阀(6)三通(7)翻板封堵(9)手动冲洗阀(11)水箱盖(12)冲洗按钮
在图4中,电源线(2)与设备控制器(1)连接,设备控制器(1)分别与气泵(3)发泡液箱(6)连接,出泡管(4)与气泵(3)连接,加液管(5)与发泡液箱(6)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根木,未经袁根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804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