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井伞式救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9201.2 | 申请日: | 2008-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87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晓;李昀霞;杨志红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深井 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深井伞式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发生一些坠井事件。由于井深,尤其是口径又小,给施救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因为救援人员无法下去,类似的救援工具又缺乏,只好动用大型挖掘设备,这样既耗费了人力物力,又延长了救援时间,对生命会造成更大的伤害。为此急需一种深井伞式救生装置的诞生,最好能够适合各种井口的救援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这样一种快速高效的深井伞式救生装置,适合各种井口的救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深井伞式救生装置,包括中空延伸杆、滑动套管、拉绳、龙骨架杆、支撑杆、铰链、龙骨衬里、限位和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套管套在中空延伸杆的下端,中空延伸杆的最下端,通过铰链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通过铰链接于龙骨架杆上;龙骨架杆下端通过铰链接于滑动套管;中空延伸杆的下端开有长条U型槽,拉绳一端通过U型槽引出固定在滑动套管上,另一端穿过中空延伸杆的顶端引出到外部。
所述的龙骨架杆的数目在两根以上,由龙骨架杆所围成的伞体内部缚有网状或布罩式龙骨衬里。
所述的中空延伸杆上设有限位,位于滑动套管的上方。
所述的中空延伸杆上附着有照明装置。
所述的支撑杆和龙骨架杆的外面备有伞套,通过细线系在中空延伸杆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许多优点和积极效果。
所述的滑动套管套在中空延伸杆的下端,与其铰链其上的支撑杆、龙骨架杆,以及拉绳照明等共同组成伞式救生装置,平时呈收敛状态,支撑杆和龙骨架杆的外面套有伞套。这种收敛状态有助于顺利将深井伞式救生装置插入到被救者身体下方,一旦完成插入后,就可以牵引拉绳使之由收敛变成张开状态,从下完成对被救者的托举。接下来,向上提拉中空延伸杆时,又会因为被救者自身体重向下作用于龙骨架杆上,使得已展开的伞体又开始收敛,被救者被龙骨架杆向内束住,同时又被龙骨衬里紧紧包裹住,双重的保险,提高了营救的安全系数。同时收敛的伞体会减少与井壁的磨擦与碰撞,利于快速高效的救援。借助伞体独有的可伸展性与收缩性,本实用新型深井伞式救生装置适合各种口径深井的救生之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深井伞式救生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便于生产,双重保险,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快速高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深井伞式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为本实用新型深井伞式救生装置一种实施例。包括中空延伸杆1、滑动套管2、拉绳3、龙骨架杆4、支撑杆5、铰链8、龙骨衬里9、限位7和照明装置10。所述的滑动套管2套在中空延伸杆1的下端,中空延伸杆1的最下端,通过铰链8接有支撑杆5;支撑杆5的另一端通过铰链8接于龙骨架杆4上;龙骨架杆4下端通过铰链8接于滑动套管2;中空延伸杆1的下端开有长条U型槽6,拉绳3一端通过U型槽6引出固定在滑动套管2上,另一端穿过中空延伸杆1的顶端引出到外部。龙骨架杆4的数目通常在两根以上,本图1的龙骨架杆4实际上是有四根,由于前后重叠,只显露出了前面的两根,后面两根的组成结构和前面的完全一样。由龙骨架杆4所围成的伞体内部缚有布罩式或网状龙骨衬里9。中空延伸杆1上设有限位7,位于滑动套管2的上方。另外中空延伸杆1上附着有照明装置10。支撑杆5和龙骨架杆4的外面备有伞套11,进行施救前要套上,为防止丢失,伞套11通过细线系在中空延伸杆1的下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晓;李昀霞;杨志红,未经李忠晓;李昀霞;杨志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9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