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8920.2 | 申请日: | 2008-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28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东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东佐 |
主分类号: | G11B33/12 | 分类号: | G11B33/12 |
代理公司: | 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00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胶 一体 dvd 机上壳 | ||
本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08年4月3日、申请号为200820045889.5、专利名称为一种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现在常用的家庭用电子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为传统的DVD机,该DVD机主要包括由金属材料制成的下盖100和上盖200,及位于下盖100与上盖200之间的机芯300、变压器400、解码板500等;其中,所述机芯300包括上壳301、下壳302,及位于上壳301与下壳302之间的各种功能元件,如小机芯、机芯主轴马达等(均未图示)。然而,现有的这种DVD机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比较厚,会占用室内过多的空间;且其成本较高,性能不稳定。另外,现有的DVD机在制造过程中组装工序多,耗费工时较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成本低、易于安装和性能可靠,可方便使用的全塑胶一体DVD机的上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包括外壳面、内壳面,内壳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内壳面对应下壳的光盘承载台区域上设有碟片磁夹定位限位环;所述组件均为一体化塑胶体。在组装全塑胶一体DVD机时所述上壳与托盘式全塑胶一体DVD下壳组装成全塑胶一体DVD机。全塑胶一体DVD机的上壳将原有的金属上壳与原有的碟片进出机构的上壳合并为同一塑胶外壳;减少了DVD机的体积,且比较薄,不会占用过多的室内空间;减少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工作的稳定性;同时,也大大降低了DVD机的生产成本低,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作为改进,从所述上壳延伸设有前面板、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为一体化塑胶体。
作为另一种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包括外壳面、内壳面,内壳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内壳面对应下壳的光盘承载台区域上设有碟片磁夹定位限位环;从内壳面向下延伸设有左右两块进出碟片机构内滑件的滑动导轨;在碟片磁夹定位限位环与碟片入口之间的内壳面上向下延伸设有进碟碟片限位凸肋;所述组件均为一体化塑胶体。在组装全塑胶一体DVD机时所述上壳与磁夹吸入式全塑胶一体DVD下壳组装成全塑胶一体DVD机。
作为另一种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包括外壳面、内壳面,内壳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内壳面上设有定位小碟片运动至光盘承载台区域的两个第一定位柱及两个第二定位柱;所述两个第一定位柱位于对应下壳的光盘承载台区域之后远离碟片入口的内壳面位置,两个第二定位柱位于对应下壳的光盘承载台区域上方的内壳面位置;两个第二定位柱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小碟片的直径;内壳面向下延伸设有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位于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之间且靠近第二定位柱,所述抵持部最高点的高度大于第一定位柱同时大于第二定位柱的高度;所述抵持部均设置有向内的倾斜的斜面;所述内壳面在碟片入口处设置有引导碟片的导向部;所述上壳还包括内壳面后部一侧设有大小碟片拨动件的安装孔。所述组件均为一体化塑胶体。在组装全塑胶一体DVD机时所述上壳与滚轴式全塑胶一体DVD下壳组装成全塑胶一体DVD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这种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将原有的金属上壳与原有的碟片进出机构的上壳合并为同一塑胶外壳,减少了DVD机的体积,且比较薄,不会占用过多的室内空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DVD机的生产成本低,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另,有效地减少组装工序,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DVD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DVD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塑胶一体DVD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托盘式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内壳面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托盘式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内壳面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磁夹吸入式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内壳面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磁夹吸入式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内面壳面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滚轴式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内壳面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滚轴式全塑胶一体DVD机上壳内面壳面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东佐,未经杨东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89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