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泥沙搅拌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8096.0 | 申请日: | 2008-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3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古华建业淤泥固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C5/38 | 分类号: | B28C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伟智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岱 |
地址: | 100096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泥沙 搅拌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搅拌机,尤其是泥沙搅拌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吹沙”的方式造地或造路,这样不仅保护环境,还可以就地取材,降低造地或筑路成本,工人们把管道延伸到海底,然后把深海的沙吸取出来‘吹沙造地’。所谓吹沙造陆,是填海造陆的一种方法,就是海船把海里的泥沙挖出来以后,然后再‘吹’到浅滩上造陆地,吹沙就是在取沙区用绞吸式挖沙船吹绞海底沙子,使沙子飘浮,然后把沙水源源不断地吸入输沙管,输沙管的另一头在填沙区。在输沙管的中间位置设置几台加压泵,通过加压使沙水快速向填沙区流动,到达填沙区后,沙水从管中流出,沙子沉落下来,海水流走,这样就能造出大片地,为坚固地面,需要将从海底吹上来的沙子及淤泥进行固化,传统的搅拌机效率太低,特发明创造泥沙搅拌机,具备挖取功能,挖取的泥沙从料斗内均匀下落的过程中与喷射的水泥浆或固化剂搅拌均匀,固化,效率高、成本低、重量小、功耗小并且结构简单、维修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耗的泥沙搅拌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泥沙搅拌机,包括料斗,所述的料斗由上、下、左、右侧面和底面相邻边缘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底面设置有漏空网眼;还包括设置在左和/或右侧面底部的喷管,所述的喷管位于料斗内侧并且与漏空网眼相应位置分别向内设置有喷孔,所述的喷管近上侧面端连接压力装置。
其中,所述的料斗下侧面至少与底面相连的部分设置有漏空网眼。
特别是,所述的喷管为多根,分别沿料斗左和/或右两侧面从边缘向中心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孔为多个,分别间隔设置在喷管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料斗纵截面为U型。
其中,所述的压力装置输出端压力至少为4兆帕。
上述的结构,料斗从填沙区挖起淤泥或泥沙,由于底面设置的漏空网眼,所以淤泥或泥沙从料斗内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在此同时,设置在料斗左和/或右侧面的喷管连接压力装置,喷管内的水泥浆或固化剂沿与淤泥或泥沙下落方向大致垂直方向从喷孔内喷出,与淤泥或泥沙混合搅拌,效率高、功耗小、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重量是普通搅拌机的1/5、故障率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泥沙搅拌机,包括料斗1,所述的料斗1由上、下、左、右侧面和底面相邻边缘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底面设置有漏空网眼12(本文所述的漏空网眼是指排列设置在料斗底面的多个孔,单位面积上孔的数量尽及排列位置关系可能满足淤泥或泥沙在常温常压状态在自重作用下从孔内均匀下落,孔的形状大小以依需要设置);还包括设置在左和/或右侧面底部的喷管2,所述的喷管2位于料斗内侧并且与漏空网眼12相应位置分别向内设置有喷孔21,所述的喷管2近上侧面端连接压力装置。
上述结构的泥沙搅拌机,料斗从填沙区挖起淤泥或泥沙,由于底面设置的漏空网眼,所以淤泥或泥沙从料斗内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在此同时,设置在料斗左和/或右侧面的喷管连接压力装置,喷管内的水泥浆或固化剂沿与淤泥或泥沙下落方向大致垂直方向从喷孔内喷出,与淤泥或泥沙混合搅拌,所以搅拌均匀且效率高,并且重量是普通搅拌机的1/5,普通搅拌机的重量一般在3吨,而本实用新型的泥沙搅拌机重量则可以控制在几百公斤,功耗较小、成本低,并且结构简单,故障率低,便于维修。
其中,所述的料斗下侧面至少与底面相连的部分设置有漏空网眼12。由于在料斗挖取淤泥或泥沙时下侧面首先接触,所以,下侧面接触淤泥或泥沙的几率总是高于上侧面,在下侧面与底面连接的部分设置漏空网眼,可以增加搅拌面积和搅拌时间,有效提高搅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管2为多根,分别沿料斗左和/或右侧面从边缘向中心排列设置。保障在淤泥或泥沙从料斗内下落速度过快时也能跟适量配比的水泥浆或固化剂混合均匀,所述喷管的具体数量根据料斗的容量大小以及淤泥和泥沙的含水量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古华建业淤泥固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古华建业淤泥固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8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梯形槽封边条的木门
- 下一篇:塑料套管自动锁紧、松脱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