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7864.0 | 申请日: | 200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201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孟宁;刘志雄;戴建国;吴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建国;孟宁 |
主分类号: | F24J2/05 | 分类号: | F24J2/05;F24J2/4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 立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太阳能 聚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集热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表面约为6000摄氏度的辐射能量,向宇宙空间辐射,其中约为20亿分之一辐射到地球上,辐射能量每年约5.5×1024焦耳。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换算为石油约为50亿吨。从太阳到达地球的辐射能量是人类消耗总能量的2万多倍,即人类每年消耗的能量约为太阳到地球20分钟的辐射能量,人类每天消耗的能量,只要太阳到地球3秒钟的辐射能量就够了。如此巨大的太阳辐射能量,是人类取之不尽,无需开采,更无污染的理想能源。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在于解决:(1)时刻跟踪太阳的跟踪装置;(2)使太阳光聚焦,从而获得高温的集热装置;(3)传热、蓄热或能量转换装置。
现有的利用太阳能聚光集热装置主要是采用常规的碟式聚热系统、塔式聚热系统、槽式线聚焦系统来吸收太阳热能,其结构复杂;而且其采用的反光镜材质特殊,制造工序复杂,成本较高;金属固定架或支撑支架等相关的附属设备结构复杂,成本昂贵,难以广泛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新颖、聚热效率高、成本低廉、可靠实用的新型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包括一反光装置、一集热装置及一支撑控制装置,所述反光装置设置在该支撑控制装置上,所述反光装置由数个依次排列、向上部反光的反光镜面板组成,在该支架装置的中部,离开反光镜面板一定距离的位置处设有一托架,该托架上设置有所述集热装置。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支撑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包括数个架体,所述架体均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架体上分别固定设置有所述反光镜面板。
数个所述架体排列成行,所述支撑架包括数行,随着所述反光镜面板与集热板间距离的增大,所述反光镜面板与地平面的夹角逐渐增大,以保证所有的反光镜面板的反射光聚集到集热装置上。
所述支撑控制装置还包括基架、传动机构和伺服电机控制装置,所述支撑架还包括支脚,所述支撑架通过支脚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架上,传动机构连接各架体和伺服电机控制装置,所述伺服电机控制装置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架体转动,架体带动反光镜面板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集热装置为集热板,所述集热板为平板状,其是由数条真空集热管组成,所述集热板水平固定放置。
所述真空集热管包括数段吸热管,所述吸热管两两之间通过管道头尾相接,所述吸热管包括内部的金属管和外部的玻璃管,所述金属管套在所述玻璃管内,所述金属管的外表面和玻璃管的内表面之间留有空隙,该空隙为真空状态。
为防止热量外泄,所述管道外部还包覆有绝热材料。
所述反光镜面板是利用形状规则的平面玻璃进行表面镀反射膜和粘贴抗压黏膜制成的反射镜。
上述系统还可包括一双向导热管,所述双向导热管的一端密封固定连接在所述真空集热管末端,另一端连接用热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上述新型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是将集热板和反光镜面群分离,并共用一个集热板,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费用,而且将热量高度集中,使集热板达到300℃以上,并且可以降低反射镜和集热板离地面的高度,简化金属支架等附属设备的结构;系统上的反光镜面板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支撑架结构简单,伺服电机控制装置通过传动链条可实现反光镜面板的一维定时或定角度转动,避免使用多个电动机分别传动及控制方位,节约了硬件设备。
为能更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一种新型太阳能聚光集热系统,包括反光装置、集热装置和支撑控制装置,所述反光装置包括数个反光镜面板2,所述集热装置为集热板1。
支撑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架3、基架7、传动机构和伺服电机控制装置5,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为传动链条4,支撑架3包括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合理布局的数个架体31和支撑该架体31的支脚32,在本实施例中,架体31排列成行,支撑架3包括数行。支撑架3通过支脚32固定设置在基架7上,传动链条4连接各架体31和伺服电机控制装置5,由伺服电机控制装置5通过传动链条4驱动各架体31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建国;孟宁,未经戴建国;孟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7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研磨设备及研磨方法
- 下一篇:三腔式自动夹压锁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