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段式牙线棒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6671.3 | 申请日: | 2008-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42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发明(设计)人: | 饶文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文钦 |
主分类号: | A61C15/04 | 分类号: | A61C15/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长兴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牙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牙线棒改良结构的设计,特别是指一种多段式 牙线棒结构的设计。
背景技术
牙线棒是人们常用的洁牙工具之一,传统牙线棒为一本体设有一牙 线,使用时,由牙线在齿缝间的左右两侧位置处上下来回移动,以刮除齿 缝间的污垢。公知牙线棒结构为一本体由单一侧延伸出两支平行支杆,再 于两平行支杆的自由端间以一拉伸方式连接固定一牙线。
参阅图1所示,其显示公知牙线棒结构的示意图,牙线棒100自本体 10向同一侧延伸出两支平行支杆11a及11b,于靠近平行支杆的自由端各 设有一孔洞,用以将一牙线12连接并固定于两支平行支杆11a及11b之 间,此外,本体10的另一侧延伸有一握柄部13,以提供使用者手持牙线 棒的握柄部13进行齿缝清洁工作。
然而,当一般牙线拉伸固定于本体的二支杆间时,牙线本身会呈绷紧 状态而缺乏弹性,又因使用时,使用者通常会在齿缝间上下多次来回移动 牙线,期望能有效刮除齿缝间的污垢,故牙线常会因摩擦频率过高而造成 牙线纤维磨损断裂,且因为反作用力的影响,使得本体的支杆部份,直接 与牙龈产生撞击,进而造成牙龈不当伤害。
对于使用者来说,若牙齿排列较为密集,牙缝空隙较小,使用较粗的 牙线洁牙,不仅不易将牙线置入牙缝间,且长期使用后反而会将牙缝撑大, 影响牙齿排列的外观。此外,较粗的牙线除了在齿缝间移动较为不便外, 所刮除下的污物,亦不易带离牙缝间,清洁效果便有所折扣,且更容易于 使用时发生断裂,如此一来,齿缝间的污物会因此而继续残留于牙齿隙缝 中,而未能被顺利清除。
再者,于清洁过程中发生牙线断裂的问题,就必需将原本使用的传统 牙线棒抛弃,因此,往往一次洁牙作业,就可能要耗用多支传统牙线棒, 对于现今讲求环保意识的概念下,既不符合经济效益也不符合环保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增加使用次数的牙线棒结构,用以 提升牙线棒本身的使用效能,减少单次清洁作业时牙线棒的损耗,减少不 必要的资源浪费,进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同线径大小的牙线,针对 牙缝大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使用选择,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段式牙线棒结构,包括一本体、 一第一支杆、一第二支杆、一第三支杆、一第四支杆、一第一牙线及一第 二牙线。本体具有一第一弯折部及一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以一对应的 开口方向形成于本体的一侧,而第二弯折部以相同于第一弯折部的方向形 成于本体的另一侧,且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之间由一连接部将第一弯 折部及一第二弯折部予以连接。在第一支杆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支杆及 一第二支杆,第一牙线两端分别拉伸固定于第一支杆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二 支杆的第二自由端。在第二支杆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三支杆及一第四支 杆,第二牙线两端分别拉伸固定于第三支杆的第三自由端与第四支杆的第 四自由端。
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牙线的线径更能设计成相异或相 等于第二牙线的线径,此设计能让使用者使用符合齿缝大小的牙线以进行 刮除污物的作业,使污物能顺利从齿缝间移出清除,达到提升口腔清洁的 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支杆还形成有一第一牙钩,第二支 杆还形成有一第二牙钩,第三支杆还形成有一第三牙钩,第四支杆还形成 有一第四牙钩,由牙钩将牙线所刮除的污垢予以清除,可以更有效的清除 齿缝间的污垢,达到口腔清洁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对照公知技术所具有的功效:
经由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当牙线棒的一段牙线用以连续刮 除齿缝脏污进而磨损断裂时,可以改由牙线棒的另一段牙线继续进行刮除 齿缝脏污的工作。不必像公知只能拿取传统牙线棒作单一次的洁牙工作, 如此一来可以有效改善公知牙线棒因牙线断裂而不得不取用新牙线棒,所 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不仅提升牙线棒本身的使用效能,也减少单次清洁 口腔作业时牙线棒的损耗以及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而达到环保的目的。
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牙线棒结构是在牙线棒本体上设置有两段牙 线段,和公知牙线棒结构相比的下,减少制造牙线棒所需的材料,进而节 省了生产牙线棒结构时所耗费的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文钦,未经饶文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6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眼睛软组织的用具
- 下一篇:数据库更新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