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擎进气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6595.6 | 申请日: | 200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21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叶启南;张惠廷;王玉仁;黄志伟;林冠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42 | 分类号: | F02F1/42;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擎 进气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擎进气道结构,尤指一种适用于机动车辆引擎的引擎进气道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机动车辆、例如机车的引擎设计中,为了改善其引擎的燃烧过程、并提高引擎燃烧效率,除了使机车引擎的进气、与喷嘴喷出的燃油均匀混合成油气之外,为了促使引擎能够更进一步地达到低油耗、低污染的稀薄燃烧,则必须使引擎的进气产生涡漩状态。
现今的引擎设计中,除了加装涡漩控制阀装置(Swirl Control Valve;SCV)以增加涡漩气流、提升进气的涡漩比之外,亦有采用蝶瓣阀片以缩减进气道、进而形成单阀进气以产生涡漩气流,藉以达到稀薄燃烧的效果。
然而,上述作法均无法有效产生为达稀薄燃烧极限、其所需要的层流进气以及气液分离。因此另有习知技术针对所述目的而发展改良,如台湾专利公告号I261033所载。
参考图1,其绘示习知引擎进气道结构示意图。此种习知设计是将一具有通孔4的阀片3组设于由进气道1分叉出的多数个进气管其中之一内,图中指进气管2a,或者组设直径略小于进气管径的一无孔阀片(图未示)。藉此,大部分进气道1内的混合油气可由另一进气管2b进入汽缸头的燃烧室(图未示),以增强混合油气在燃烧室内的涡漩效果。且透过通孔或通道的设计,可让局部高浓度的油气通过,进一步加强稀薄燃烧的效果,且一并达成低油耗、低污染的目的。
上述习知改良设计中,虽然组设有阀片3的进气管2a与整个进气管道维持在均一压力,亦即阀片3两侧压力平衡,但因该进气管2a所留出的孔隙4提供了空气与燃油穿越的途径,导致实际空燃比不符合期望空燃比、燃烧状况不佳,因此并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擎进气道结构,该结构可以使进气道内的混合油气可由主进气管进入燃烧室,以增强涡漩效果,而且也确保整个管路压力均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引擎进气道结构,是组设于一汽缸头上,汽缸头包括有一进气道、及一燃烧室。上述进气道分叉形成有一主进气管与一次进气管,且二进气管分别连通至燃烧室。
汽缸头的进气道内枢设有一阻气阀片,阻气阀片是可枢转至一封闭位置。阻气阀片包括有一大部、一枢轴、及一小部,其中大部与小部是以枢轴为界所界定出。
当阻气阀片转至封闭位置时,大部遮盖住对应于次进气管入口的进气道的部分区域;且阻气阀片的枢轴与进气道的分叉处之间界定出一均压缺口,均压缺口连通进气道与上述二进气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藉由上述结构设计,引擎于高速高负载时,可打开阻气阀片以使汽缸头的二进气管皆可进气,以获得最大的进气效率。反之,于引擎中低负载时,可将阻气阀片关闭使阀片的大部遮蔽住通往次进气管的截面,因此进气道内的混合油气是经由未装设阀片的主进气管进入燃烧室,增强了油气在燃烧室内的涡漩效果、促进稀薄燃烧;同时,小部开放出均压缺口使整个管路压力平衡。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引擎进气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进气道结构分解图。
图3是图2阻气阀片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2阻气阀片于第二位置时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进气道 1 进气管 2a,2b
阀片 3 通孔 4
汽缸头 11 进气道 12
主进气管 13 主进气管入口 131
次进气管 14 次进气管入口 141
燃烧室 15 阻气阀片 16
大部 161 小部 162
枢轴 163 均压缺口 1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与图3,分别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引擎进气道结构分解图及其剖视图,图3同时也是阻气阀片于第一位置时的示意图。
于本实施例中,引擎进气道结构是组设于一四阀引擎的汽缸头11,此汽缸头11内部具有一进气道12、以及一燃烧室15,进气道12内分叉形成有二进气管,一为主进气管13,一为次进气管14。此二进气管分别连通至燃烧室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5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风力发电机数字转速测量的控制电路
- 下一篇:风冷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