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中吨位中频感应电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6442.1 | 申请日: | 2008-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25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赵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市东方碾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14/06 | 分类号: | F27B14/06;F27B14/14;F27D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 宁;张华辉 |
地址: | 2423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吨位 中频 感应 电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吨位中频感应电炉,特别是涉及一种经过改进提高了处理能力,并节约电力能源的改进型1吨位的中频感应电炉。
背景技术
中频感应电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加热和溶化金属的,这种方式是一种较理想的加热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金属熔炼、焊接、表面淬火等加工和热处理过程。中频电炉的负载是由感应图和被加热的金属工件组成。为了降低无功功率,需要用串联或并联电容的方式来补偿无功功率,使整个电路中形成中频的LC振荡。维持这样较恒定的频率振荡,金属内部将形成涡流而发热,从而达到加热和熔化金属的目的。
请参阅图1所示,在一组线圈中,放入金属材料,在线圈中通入频率为ω的中频电流i1,即产生电磁场切割次级绕组(金属材料)磁力线,次级产生感应电势,而使次级产生电流i2。(i2称woliu2)i2的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热、熔化。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公式一)
e=-WdΦ/dt=WΦmsinωt
E=2π/2-iWΦm=4.4fΦm
式中:f-中频频率
W-线圈匝数
Φm-交变磁通幅值
E-感应电势有效值。
感应电势E,在炉料所形成的闭合回路中,便有涡流通过,此电流可按下式算出:(公式二:)
从公式(1)可以看出E和中频频率f,线圈匝数W,交变磁通Φm有关。当W变小时,f变大,当f变大时,E相应变大。从公式(2)E和l2的关系说明E大,l2也大。因此,提高频率f,可是E增大。但无限制提高频率,集肤效应的作用,将使金属材料表面电流密度增大,其内部电流可略去不计,这是不利的。因此,只能是适量增加f,减少W数。
在铸造耐磨球、段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不同吨位型号的中频感应电炉,以熔化废旧钢铁,形成浇铸原料;现有的中频感应电炉炉体高度、线圈匝数、线圈匝宽不甚合理,因而影响了中频感应电炉的处理能力,造成了电力能源的的浪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中频感应电炉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设备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进型中吨位中频感应电炉,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急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中频感应电炉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改进型中吨位中频感应电炉,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中频感应电炉,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中频感应电炉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型中吨位中频感应电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增加处理能力,缩短每炉的处理时间,并节约能源耗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进型中吨位中频感应电炉,其包括:感应线圈、转轴、接线板、倒料槽、内炉壁、外桶和桶口平板;外桶和桶口平板共同构成该中频感应电炉的炉体高度;所述的感应线圈设置在内炉壁和外桶之间,在感应线圈的两端设有导线连接到接线板上;在感应线圈的两端设有接线端A和B,感应线圈是铜匝线圈;上述的感应线圈的线圈匝距E增加0.01-0.5CM;上述的炉体高度增加0-6CM;上述的感应线圈的线圈匝数减少0.5-5匝;上述感应线圈的线圈匝宽F增加0.1-2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市东方碾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宁国市东方碾磨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