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量可调的压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6065.1 | 申请日: | 200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84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29 | 分类号: | E01C19/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量 可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量可以调整的压轮,该压轮可作为压路机的一个碾压轮,对各种道路、桥梁、堤坝以及工程结构物的面层、基础层、次基础层进行压实作业。它可碾压砂土、粘土、碎石以及沥青混合料,是压路机的一个重要的工作装置。同时它还是压路机的行走轮,满足压路机的行驶要求。
背景技术
压路机是以增加工作介质(土石填方及路面铺层混合物料)的密实度为主要用途的施工机械,其主要工作装置为压轮。压路机通过压轮将重力施加于地面,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压材料产生了向下的永久性的塑性变形,被压材料就被压实了。因此压路机的重量是压路机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压路机的重量是由上车重量和下车重量两部分组成,上车重量包括车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操纵系统等,而下车重量主要是由压轮及附属装置组成。因此提高压路机压轮重量是改善压路机压实效果的途径之一。目前增大压轮重量主要是通过增加压轮内外圈钢板的厚度和增大辐板的厚度来实现的。这种方法,不仅由于需消耗大量的高品质的钢材而使产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钢板厚度的增加,使产品的制造难度也大大增加,因而是一种十分不经济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可以调整的压轮,该压轮既可满足压路机对压轮重量的要求,又可实现较低的制造成本,同时压路机的使用者还可根据被压实材料的材质和厚度的不同,随时调整压轮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压轮由盖板、螺栓、外圈、辐板I、内圈、隔板、混合料、筋板、安装板和辐板II组成。外圈、辐板I、内圈和辐板II对焊在一起,形成一个环状空腔。该环状空腔通过4个隔板将空腔分割成四个扇形,该扇形呈两两对称分布。其中在两个对称分布的扇形内填充混合料。该混合料是由水泥、铁矿粉、废钢这三种材料组成的混合物。另外两个扇形空腔上开有加水口,用户可根据使用情况的需要在该两对称扇形空间内填充水、湿沙等材料。安装板焊接在内圈内,起到将压轮与驱动元件连接成一体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用混合料替代了部分钢材,大大降低了压轮的制造成本,在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使压轮更加经济合理。由于该混合料是水泥混凝土、铁矿粉、废钢的混合物,水泥混凝土、铁矿粉和废钢的价格都远远低于钢材的价格。因此在压轮中添加混合料,用混合料来替代钢材的使用量,就可以大大降低压轮的制造成本。
2.通过调整混合料中各组成成分所占的比例,就可在同一空间内配比出不同重量的混合料,从而实现不同的压轮重量。
3.压轮被隔板分割成混合料区和可调配重区。在可调配重区内,使用者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添加水或湿沙等物质的方法来自由调整压轮重量,满足施工需要,使压轮结构更加合理化。
4.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该压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该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该实用新型沿图1中A-A剖视后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盖板,2为螺栓,3为外圈,4为辐板I,5为内圈,6为隔板,7为混合料,8为筋板、,9为安装板,10为辐板II。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该压轮由盖板1、螺栓2、外圈3、辐板I4、内圈5、隔板6、混合料7、筋板8、安装板9和辐板II10组成。
外圈3、辐板I4、内圈5和辐板II10对焊在一起,形成一个环状空腔。在焊接时应保证外圈3和内圈5的中心线相互重合。在环状空腔内,通过4块隔板6将内腔分割成对称的4个扇形区域,在其中两个对称的扇形区域(图1的α区)内填充混合料7,使混合料均匀地充满整个空间。辐板I4上开有两个孔洞,通过该孔可向压轮内填充水或湿沙。因此在焊接隔板时,将此两孔位于隔板隔成的可调配重的区域内(图1的β区)内。盖板1通过螺栓2安装在辐板I4的孔洞上。安装板焊接于内圈内。
制造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辐板II10焊接在外圈3的一端内。
2.将内圈5焊接在辐板II10的内侧端面上,使内圈5与外圈3的中心线相重合。
3.将4个隔板6沿半径方向插入内圈5和外圈3形成的环状空腔内,将该环形空腔分割成两两对称的4个区域,并与内圈5、外圈3和辐板II10焊接。
4.在相互对称的两个区域内填充混合料7,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区域。
5.盖上辐板I4,将辐板I4与外圈3、内圈5和4个隔板焊接为一体。
6.在内圈内焊接安装板9。
7.在安装板与内圈之间焊接筋板8。
8.通过螺栓2将盖板1安装在辐板I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6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