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照明灯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75939.1 | 申请日: | 2008-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8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蔡政刚;施明智;谢承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21/00 | 分类号: | F21V21/00;F21V7/10;F21V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具,特别涉及一种室内照明灯。
背景技术
照明设备对人类而言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倘若人类缺少照明设备所提供的光线,一旦天色阴暗或夜晚来临时,人类的生活起居或工作都将因为缺少照明而造成极大不便甚或导致完全停滞,由此可见照明设备对人类的重要性。以目前的室内照明设备为例,一般的经验法则通常会要求在办公室桌面上至少要达到约300~500流明的照明效果,方能营造较为明亮的办公环境。
经查,目前所普遍使用的传统室内灯结构概由框架、复数日光灯管,以及分别设置于日光灯管两侧与下方的交错状反光片所构成,其主要是利用日光灯管本身的光线,搭配投射在反光片上所反射的光线来产生照明效果。但是,经本创作人深入研究发现,就光学设计角度而言,传统室内灯的反光片为平面式的单一光学面设计,因此当日光灯管的光线投射后会产生直接照射效果而降低照明效率;且经实际测试后更发现,每盏室内灯所产生的光线中,竟有高达50%左右的光线会因为反光片的反射效果不良而产生漫射现象,进而因为漫射现象而导致50%左右的光线凭空消失,显然无法充分利用光源,也是导致照明效率差的其中一个因素。由于传统室内灯存在有照明效率不佳的问题,但又碍于室内照明度需达一定流明度的要求下,一般办公室的天花板需同时设置多盏室内灯方能达成营造明亮办公环境的效果,然而却也同时产生高耗电量的环保问题。
有鉴于此,本创作人于是针对室内照明灯构造加以研创,并在经过长时间设计、测试及不断改良后而有本实用新型问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室内照明灯,其具光学设计、光域平均分配特性,照射时可在室内形成整体性光域,提升照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室内照明灯改良,所述室内灯包含一灯座及至少一反射罩,其中,所述灯座是供反射罩固设结合且开设有供光线投射的透空区;所述反射罩是一凹弧状罩体,其内侧至少成型有一面面对灯管且对应灯管管壁及延伸方向的矩形凹弧面,所述凹弧面面对灯管的内侧面具有至少一片经特殊光学设计而具有极佳反射效果并可使光域分布更为均匀的第一光学面,所述凹弧面两端分别成型一面侧壁,且其中一面侧壁设有供灯管固设的灯管座。
据上所述的室内照明灯,其中,所述反射罩的第一光学面在邻接灯座一侧的适当位置处是衔接至少一片光学面,且所述光学面同样经特殊光学设计,并具有与第一光学面不同的反射角度。
据上所述的室内照明灯,其中,所述特殊光学设计为自由聚焦(Free Focus)光学设计。
据上所述的室内照明灯,其中,所述自由聚焦设计可为多重反射面(Multi-reflector)光学设计或为自由曲面(Free Form)光学设计。
据上所述的室内照明灯,其中,所述反射罩的凹弧状罩体可为相邻接并排设置。
据上所述的室内照明灯,其中,所述灯座的透空区可装设透明灯罩。
据上所述的室内照明灯,其中,所述灯座的透空区底面可设置一框架,所述框架是设有复数片与灯管呈垂直状的隔板。
据上所述的室内照明灯,其中,所述灯管为日(荧)光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节能省电、提升光源的照明效率;
2、造型美观;
3、可充分利用光源、提升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状态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灯座;11-透空区;12-框架;121-隔板;13-遮罩;14-灯罩;2-反射罩;21-第一光学面;22-第二光学面;23-第三光学面;24-灯管座;3-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请参阅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室内灯包含一灯座1及一对反射罩2,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堤维西交通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9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后备保护装置的断路器
- 下一篇:机床隔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