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伸缩连接的薄壁金属套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75879.3 | 申请日: | 2008-10-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20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肖利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博导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H02G3/06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思聪 |
| 地址: | 528311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连接 薄壁 金属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管密封连接的领域,特别是适用于导线密封、防护的薄壁套管。
背景技术
传统用于电线、导线防护连接的金属套管,为达到连接牢固,多采用在管端外径开螺纹牙,由于纹螺纹牙有一定的深度要求,生产管材的壁厚就需要为加工螺纹牙预留余量,致使管材的整体壁厚大于套线管所需要的壁厚尺寸,造成管材的金属材料大量浪费,生产成本偏高。另一种套线管的连接方式是在管件的端部开螺孔,并装上小螺栓,当管材插进管件后,拧紧螺栓,螺栓压紧管材的端部,此类管材必须有一定厚度,以保证管体受螺栓压紧时不会导致压扁管端,这种连接结构拉拨力差,遇到冷缩热胀时,易拉脱。此外,金属管铰螺纹牙的部位以及紧固用的小螺栓,均极容易腐蚀生锈,造成套线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且有生锈后难以维护拆卸等诸多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可适应冷缩热胀,使用寿命长,节省材料,安装快捷、方便、牢固,易于维护拆卸的可伸缩连接的薄壁金属套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可伸缩连接的薄壁金属套管,主体是薄壁金属空心管体,管体一端的外壁上隆起形成有凸台;管体的另一端成型有口径稍大的承插口,承插口上开有可与另一管体及其上的凸台旋转卡扣配合的曲折形导槽。进一步地,为使套管与套管之间卡扣牢固,曲折形导槽呈近似“L”形、“工”字形或“T”字形。为适应冷缩热胀,曲折形导槽的尽头处有可让卡扣配合的凸台作轴向位移3-10mm的余量槽。为便于装拆,凸台高出管体外壁的高度小于等于5mm,曲折形导槽的槽宽小于等于10mm。
这样的连接结构具有明显的优点:
1、管体无须进行铰螺纹的切削性加工,可减小管体的壁厚,大大节省金属材料,例如传统镀锌套线管Φ16口径的管材壁厚为1.5mm,而本专利不锈钢套管的壁厚只须0.4mm即可达中型级抗压力标准。
2、管体上有凸台和开口导槽,凸台在开口导槽尾部的尽头处有3-10mm可轴向平衡位移的可伸缩余量,当套管长距离铺设时无须使用传统的伸缩节。不存在像传统镀锌套管那样冷缩易拉脱、热胀时严重弯曲变形的现象。
3、不锈钢套管的防腐蚀性能大大优于镀锌管,而镀锌管纹螺牙或管件拧螺栓,极易生锈、腐蚀。因此,本实施的套线管可倍数延长使用寿命,也不存在因锈迹而污染墙体的现象。
4、施工操作极简便、快捷,安装连接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性价比高,牢固性好,又易于维护,分段装拆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卡扣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的导线套管采用的是不锈钢薄壁空心管体1,管体1的一端形成承插口2,承插口2的内径略大于管体1的外径,且承插口2处开有开口导槽21,开口导槽21呈曲折形的“L”字形,管体1的另一端在管壁处扩隆起有一圆形中空凸台3,凸台3高出管体1外壁2mm。使用时,是多段套管首尾连接,即另一段管体的凸台3与管体1的承插口2插接,并与开口导槽21旋转卡扣配合。开口导槽21的槽宽为3mm,而凸台3的尺寸略小于槽宽,具体连接时,先将一管体的端口插入另一管体的承插口2,且管体端口的凸台3对准承插口2的开口导槽21,管体端口的凸台3沿着开口导槽21的“L”字形曲折递进、旋转、再递进,凸台3最终可拐进开口导槽21的尽头处,使两段套管之间相互锁扣固连。而开口导槽21的尽头处设有10mm长的余量槽22,余量槽22允许凸台3在其范围内作轴向的伸缩位移,从而使连接的管体因冷缩热胀所产生的变形得以缓冲,这样,管体与管体之间即可牢固而具柔性地扣合连接一起,从而可有效保护从管体内穿过的电线、导线、信号线等。为保证管体与管体拉拨力更强,牢固性更好,管体外径越大,管体开口导槽的数量和管体凸台段数相对应地增加,至于管体的开口导槽和凸台至端口的距离应小于或等于60mm,管体的凸台高度比管外径高出不多于5mm,开口导槽的宽度不大于10mm。
此外,本套管只要在管体与承插口之间的紧密连接处施以密封胶水,可应用于流体的密封输送,另一方面,也可防止外界流体进入管体内,从而使套管的应用范围更广。
当然,这里仅列举了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等同、类同的构造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博导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博导不锈钢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8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