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杠杆式易拉瓶盖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5601.6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11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锡业慧强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7/36 | 分类号: | B65D47/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661000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杠杆 式易拉 瓶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用于啤酒瓶或含气、有压力的饮料、药品包装瓶上的易拉瓶盖,尤其涉及一种杠杆式易拉瓶盖。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易拉瓶盖是在普通瓶盖上增设一拉环,拉环与盖体通过一铆钉直接固定连接起来,并在瓶盖背后增加两道夹角为20-70度左右的隐形切痕。使用时,拉起拉环并进一步将瓶盖上两道隐形切痕之间的部分拉离瓶盖后将瓶盖打开。
但是,上述现有的易拉瓶盖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1.拉环与盖体通过一铆钉贯穿两者的铆接孔直接固定连接,铆钉与拉环和盖体的铆接部位容易因松动而导致瓶盖的密封性受到影响,从而使瓶内灌装的物体受到污染,产生卫生安全问题;再者,拉环与盖体采用独立的铆钉进行铆接,也增加了生产工艺的复杂性。
2.现有技术中,瓶盖背后的两道隐形切痕夹角为20-70度左右,所述较大的夹角,在开启瓶盖时不但需要较大的拉力(需要8kg左右的拉力),同时,在拉开瓶盖的瞬间,所述带压力的包装物(如啤酒、含气饮料)容易出现瞬间喷出的“放炮”现象。
3.现有技术中的两道隐形切痕的尾部直接延伸到瓶盖边缘,会使拉启瓶盖时拉到尾部后拉启力加大,并使拉环与盖体分离,导致瓶盖与瓶体无法自然分离,影响开启效果,也不利于拉环的回收利用。
4.现有技术中,瓶盖上没有设置拉环的定位结构,容易使瓶盖在灌装过程中出现拉环转动或拉环相互交叉在一起,进而影响正常灌装作业。
5.在现有技术中,所述瓶盖顶面为平面,拉环上与所述瓶盖连接部位也为平板结构,致使瓶盖与拉环无法紧密连接。
6.在现有技术中,所述拉环是凸设在瓶盖顶部的,从而加大了瓶盖的整体高度,因此,必须使用专用设备或将现有灌装设备作出相应改进后才可进行灌装作业,所以,上述现有的杠杆式易拉瓶盖无法使用现有的灌装设备,其兼容性和通用性不强。
鉴于现有易拉瓶盖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凭借多年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针对现有结构的缺陷经不断思考和改进,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开启方便省力、通用性强的杠杆式易拉瓶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开启方便的杠杆式易拉瓶盖,该杠杆式易拉瓶盖能够保证瓶内灌装物体的安全卫生,且开启瓶盖时比现有的易拉瓶盖更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易拉瓶盖,以保证开启瓶盖的瞬间,避免出现“放炮”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易拉瓶盖,除开启瓶盖省力外,还可使开启后的拉环与瓶盖相连,并使瓶盖与瓶体自然分离,避免对瓶口造成损坏,便于空瓶和瓶盖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易拉瓶盖,能够避免在灌装时出现拉环转动或拉环相互交叉在一起,使灌装作业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易拉瓶盖,该易拉瓶盖可以使用现有的灌装设备,增加其兼容性和通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杠杆式易拉瓶盖,所述杠杆式易拉瓶盖包括一冠形瓶盖和一拉环;所述冠形瓶盖顶部内侧的中心处向上冲压形成一凸起部,围绕该凸起部在冠形瓶盖顶部内侧形成一弧形切痕,该弧形切痕两端分别向冠形瓶盖一侧延伸设有一能开启瓶盖的直线形隐形切痕;所述拉环向其中心部一体成型一杠杆片,所述杠杆片的自由端设有一铆接孔,所述铆接孔套设于该凸起部,由该凸起部将冠形瓶盖和拉环固定铆接;所述杠杆片与拉环连接部位的两侧形成对应的凹弧形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两条直线形隐形切痕的夹角为1-20°。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条直线形隐形切痕延伸至瓶盖的边缘;另一条直线形隐形切痕的尾部连接一圆弧形隐形切痕,该圆弧形隐形切痕的半径为1-5mm,且该圆弧形隐形切痕与瓶盖的边缘留有一间距。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圆弧形隐形切痕的半径为3mm。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冠形瓶盖顶部外侧相对于两条直线形隐形切痕且位于冠形瓶盖另一侧设有两个定位凸点,所述杠杆片的底面与所述定位凸点接触并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冠形瓶盖顶部向下形成一能容设所述拉环的沉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沉槽内部围绕所述凸起部还设有一能提高瓶盖强度的圆形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环的内外圈向拉环的底部形成对应的卷边,所述内外圈的卷边在拉环底部紧密靠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锡业慧强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云南锡业慧强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6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