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刨丝机的改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5462.7 | 申请日: | 2008-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59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宏宇 |
主分类号: | B26D1/02 | 分类号: | B26D1/02;B26D5/08;B26D7/01;B26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刨丝机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刨丝机,尤指一种针对刨丝机其刨切作动的功能加以改良的实用新型。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的发达,现代人越来越懂得饮食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怎么去吃,也因此进而衍生出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厨具、料理器具等等。再者由于蔬果可说是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必备食物,因此如何运用来及改进与料理蔬果的相关器材来处理蔬果也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其中蔬果刨丝机便是最佳的例子之一。
如中国台湾专利证号第M320336号专利案,以及图1所示的技术内容,现有的蔬果刨丝机包含有一本体50与一推进台60。所述的本体50为一长形的平台,本体50的底部设置有固定脚51,令本体50可以在使用平台上固定,所述的本体50上一端固设有一垂直于本体50平面的刀架52,所述的刀架52上具有间隙,且在间隙上设置有刀片521,本体50的平面轴向上成形有一自刀架52穿过本体50的另一端的滑槽53。而所述的推进台60设置在本体50上,且可移动地设置在滑槽53上,且所述的推进台60设置在滑槽53的另一端上,在本体50轴向上枢设有一转盘61,所述的转盘61对应该刀片521的表面上突设有类似钉状的固定部612,而所述的转盘61另一端设有一摇柄62,凭借旋转摇柄62可以带动转盘61旋转。
使用时,是将待刨切的蔬果穿刺在固定部612上,并凭借推动且同时旋转推进台60上的摇柄62,令蔬果旋转同时往所述的刀架52靠近,直至蔬果因旋转与推挤力与刀片521接触,进而被刨成丝状或者条状,刨完的蔬果并穿过刃架52上的空隙落在刀架52的另一端。
上述现有结构使用上固然有其便利之处,但是,现有的刨丝机在使用时,使用者必须用手转动摇柄62方能使蔬果旋转、刨丝,因此若如餐饮或加工厂等一次刨丝的量较大时,使用者必须耗费许多力气,造成手腕负担极大,而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针对前述现有实用新型问题深入探讨,并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努力的研究与发展,终于成功的开发出本实用新型刨丝机的改进结构,以改善现有实用新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刨丝机的改进结构,其是令用来将疏果作刨丝加工的刨丝机能同时具备手动以及电动二种功能,以提升刨丝的效率以及使用的多元选择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刨丝机的改进结构,包括一本体以及定位台,所述的本体一端的平面上固设有刀片,另一端则供所述的定位台组设,所述的定位台顶端横设有一枢轴,可供一转盘一端的螺杆穿套所述的枢轴内缘而枢设结合,而所述的转盘另一端外侧面凸设有若干用来插设固定蔬果的结合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盘一端的螺杆穿套所述的枢轴后,在预定位置螺设一定位组件,所述的螺杆能够与一摇柄螺组结合,而所述的定位组件则能供一接杆一端对应的套持孔套组结合,且所述的接杆另一端是凸设一杆部,可与一电动工具的传动部相结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令刨丝机除了能利用摇柄作手动的刨丝外,也能通过所述的接杆组接电动工具作电动式的刨丝,不仅能增进刨丝机使用的功能性,更能使刨丝的作业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刨丝机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刨丝机与摇柄组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刨丝机与电动工具结合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刨丝机1;本体10;吸盘11;刀架12;滑槽13;止滑垫14;弧缘部141;定位台20;枢轴21;转盘30;螺杆31;结合部32;接杆40;套持孔41;杆部42;刀片71;摇柄72;定位组件73;平面部731;电动工具80;传动部81;蔬果91。
具体实施方式
兹为使其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以及技术,谨配合图式再予说明于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宏宇,未经李宏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46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