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堵滴灌带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75372.8 | 申请日: | 2008-1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65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全;贾世疆;张守军;朱财;马星才;王长林;叶德海;黄霞;李振江;李伟;赵洪强;刘耀海;方锐栋;丛健;黄健;樊明智;孟祥;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B1/20 | 分类号: | B05B1/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832000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滴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水灌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抗堵塞迷宫式滴灌带。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迷宫式滴灌带都是有滴灌管、进水口、迷宫流道和出水口组成,水从滴灌管通过进水口进入迷宫流道,之后从出水口流出。由于这种滴灌带的迷宫流道的截面大小都是一致的,所以在水质不太好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迷宫流道堵塞,从而造成由与作物因为没有水而造成的损失。如果要使滴灌带不堵塞,这就要求水质特别好,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过滤能力,这样就增加了使用滴灌带的成本。专利号为ZL 200620134352.7公开了一种微蠕动变径迷宫式滴灌带,这种滴灌带的迷宫流道是由多段不同管径的管道组成,水流在迷宫流道中流动是会因为水压的变化而产生波动和涡流,防止泥沙在流道内的聚集而堵塞迷宫流道。这种滴灌带由于水压变化很小,因而产生的波动和涡流不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道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堵滴灌带,它能够解决因泥沙在流道内聚集而堵塞滴灌带的问题,从而使得滴灌带在水质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能够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新型的迷宫式抗堵滴灌带,它包括滴灌带本体、进水口、出水口,在滴灌带本体流道至少有两列沿滴灌带长度方向排列且互相连通的流道组成,其中与出水口相通的一列流道为迷宫流道。
作为上述抗堵滴灌带的进一步改进,流道由两列不同形式流道组成,其中与进水口相连的一列为柱形流道,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抗堵性能。
作为上述抗堵滴灌带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与出水口相通的迷宫流道为波浪形迷宫流道,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抗堵性能
上述抗堵滴灌带的流道有三列不同形式的流道组成,与进水口相连的一列为迷宫流道,与迷宫流道相连的为柱形流道,进水口和出水口位于同一端。
作为上述抗堵滴灌带的改进,出水口相通的迷宫流道为波浪形迷宫流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了几段不同形式的流道组成供水单元,这样水在流道中水压会发生变化,这样会使得一部分泥沙不会沉积,而随着水流流出流道,从而减少了泥沙的沉积量,提高了流道道的抗堵性能。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实施例1中滴灌带本体1通过进水口2将滴灌带本体上的主水管与流道3连通,流道3另一端通过进水口4与流道5连通,流道5的另一端设有出水口6。其中流道5为一波浪形迷富流道,流道3是其它不同形式的流道。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上述流道3为一段柱形流道。
参照图2实施例2中,流道3有两段不同流道组成,与波浪形流道5相连的一段流道为柱形流道,在柱形流道前设有一段与之相连的其他形式的迷宫流道与滴灌带本体的主管道通过进水口2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53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的盖开闭装置
- 下一篇:水性油墨、水性油墨组和分散体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