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反烧式热水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4280.8 | 申请日: | 2008-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22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田进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进国 |
主分类号: | F24H1/44 | 分类号: | F24H1/44;F24H1/38;F24H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山东省蓬莱市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反烧式 热水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烧式热水锅炉,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新型反烧式热水锅炉。
背景技术
反烧式热水锅炉是目前常用的一种热水锅炉。它包括通过炉排隔开的上下两个炉膛,在上炉膛中没有完全燃烧的煤料经炉排落入下炉膛中继续燃烧,从而使燃煤具有更高的热效率。
现有的反烧式热水锅炉的上炉膛(又称为反烧炉膛)的炉壁一般采用如下两种结构:第一种是利用铁板将热交换水管并列焊接在一起。这种结构的主要缺点在于,不仅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由于整体难于拆分,维修难度大。第二种结构是,采用耐火材料封堵热交换水管间的空间。其主要缺点是,使用中耐火材料易于脱落,而修复炉壁又非常困难。因此,现有反烧炉膛因为结构不够合理使用寿命较短,进而影响了热水锅炉的正常使用。
另一方面,锅炉烟囱排放的烟气携带有大量热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破坏地球大气环境。现有产品中有一种立式双筒锅炉,在原有立式锅炉一侧设置一烟气热量回收筒,从烟气中回收的热能通过水直接传送回锅炉。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所述两筒(锅炉和烟气热量回收筒)之间通过烟道连接,而暴露于空气中的烟道所散发的热量被浪费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已有产品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反烧式热水锅炉。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两个,第一、通过对反烧炉膛的形状及炉壁结构进行改进,提高炉壁的使用寿命;第二、通过对烟囱排放的烟气热量充分回收利用,进一步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反烧式热水锅炉,包括锅炉体,以及在锅炉体内上下设置的反烧炉膛和下炉膛,在反烧炉膛和下炉膛之间设置有炉排,其特征是:所述反烧炉膛的炉壁是由两块弧形板组成的中空拱形结构;该拱形结构的中空部分为热交换水夹层,它的两端分别与锅炉体的水壁连通。
还包括横向加热器和纵向加热器;其中横向加热器的内腔作为烟道一端与锅炉体上端的排烟口连通,另一端与纵向加热器上端的进烟口连通;横向加热器带有热交换水壁,该热交换水壁一端带有第二进水口,另一端带有第二出水口;其中纵向加热器内腔作为烟道其下端的排烟口通过管路和引风机连接有烟囱;纵向加热器内设置有热交换管;纵向加热器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热交换管连通的第一出水口和第一进水口。
锅炉体上开设有与其内部热交换管和水壁相通的第三进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第一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二进水口连接;第二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三进水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1)、将反烧炉膛的炉壁设计为两块弧形板组成的中空整体结构,中空部分作为热交换水通道,代替了原有的热交换水管,不仅易于加工制作,而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大幅度延长。同时,采用拱形结构代替原有的方形结构,使炉壁在同样炉膛空间下更节省材料且具有更好的承力性能。(2)、锅炉排放的烟气依次经过横向加热器和纵向加热器,最后从烟囱排入大气中,而横向加热器和纵向加热器收集的热量随热水依次经纵向加热器和横向加热器补充到锅炉热交换水系统中,一方面充分利用了锅炉余热,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另一方面减轻了所排放烟气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形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反烧炉膛炉壁的结构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锅炉体4,以及在锅炉体4内上下设置的反烧炉膛2和下炉膛1,在反烧炉膛2和下炉膛1之间设置有炉排。
所述反烧炉膛2的炉壁3是由两块弧形板组成的中空拱形结构,如图2所示。该拱形结构的中空部分为热交换水夹层,它的两端分别与锅炉体1的水壁连通。实际加工中,将两块长方形金属板分别折弯成拱形,将两拱形金属板的拱形底边部分分别对应焊接即可制成炉壁3。
还包括横向加热器8和纵向加热器11;其中横向加热器8的内腔作为烟道一端与锅炉体4上端的排烟口连通,另一端与纵向加热器11上端的进烟口连通;横向加热器8带有热交换水壁7,该热交换水壁7一端带有第二进水口9,另一端带有第二出水口6;其中纵向加热器11内腔作为烟道其下端的排烟口通过管路和引风机13连接有烟囱12;纵向加热器11内设置有热交换管;纵向加热器11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热交换管连通的第一出水口10和第一进水口14。
锅炉体4上开设有与其内部热交换管和水壁相通的第三进水口15和第三出水口5;第一出水口10通过管路与第二进水口9连接;第二出水口6通过管路与第三进水口1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进国,未经田进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42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