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式压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3565.X | 申请日: | 2008-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100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金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3/06 | 分类号: | D05B3/06;D05B47/00 |
代理公司: | 济宁宏科利信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庆年;张景宏 |
地址: | 272073山东省济宁市中***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式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装置,尤其涉及气动式压线装置。
背景技术:
纽扣锁眼过程中的压线调整是西服制作过程中的必要工序,现在市售的锁眼器,比如仿美国胜家锁眼器,采用的传动结构都是内槽凸轮摆动,偏心司行程,工作中是由锁眼器左右摆动作Z字形动作,布摆动针不摆动,所以锁眼的效果只能锁出参差不齐的钮眼。中国专利ZL96230154.X和ZL92215912.2公开了两种新型的锁眼装置,在锁眼的效果上有所进步,但仍不够理想。尤其通过弹簧实施的机械动作松线功能往往不够稳定,零配件的磨损严重,所以需要经常地更换,既增加了设备的运行费用,也影响了设备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气动式压线装置,以气动和弹簧双工控制上夹线片的夹线力度,使缝纫线能在上夹线片和下夹线片之间顺利通过,以获得满意的缝纫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式压线装置,涉及有电路主控箱、主控连接线、先导式电磁阀、控制连接气管、单作用式气缸、压力弹簧、顶针、下夹线片、上夹线片、下调节旋钮、压线弹簧和张力调节旋钮组成。电路主控箱是本实用新型主控电路的配电箱,通过主控连接线与先导式电磁阀相连接,先导式电磁阀又通过控制连接气管与单作用式气缸相连接。在所说单作用式气缸内居中位置设置有导程杆,导程杆的上端设置有张力调节旋钮,导程杆的下端在单作用式气缸内,在导程杆的末端设置有底托。在所述的底托上,环绕导程杆的下端,设置有压力弹簧。在张力调节旋钮的下面,绕导程杆设置有压线弹簧,在所说压线弹簧的下面设置有下调节旋钮,所以这里也可以说,在张力调节旋钮与下调节旋钮之间,设置有压线弹簧。在所说下调节旋钮的下面,又设置有上夹线片,在上夹线片的下面又设置有下夹线片。在贯穿上夹线片和下夹线片之间,直至到达单作用式气缸的中部位置,垂直设置有顶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式压线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故障少,可作为锁眼压线的理想替代技术,既可以为用户节约能源,又可以为用户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动式压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电路主控箱 2-主控连接线 3-先导式电磁阀 4-控制连接气管 5-单作用式气缸 6-底托 7-压力弹簧 8-顶针 9-下夹线片 10-上夹线片 11-导程杆 12-下调节旋钮 13-压线弹簧 14-张力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式压线装置,涉及有电路主控箱1、主控连接线2、先导式电磁阀3、控制连接气管4、单作用式气缸5、底托6、压力弹簧7、顶针8、下夹线片9、上夹线片10、导程杆11、下调节旋钮12、压线弹簧13和张力调节旋钮14组成。电路主控箱1是本实用新型主控电路的配电箱,通过主控连接线2与先导式电磁阀3相连接,先导式电磁阀3又通过控制连接气管4与单作用式气缸5相连接。在所说单作用式气缸5内居中位置设置有导程杆11,导程杆11的上端设置有张力调节旋钮14,导程杆11的下端在单作用式气缸5内,在导程杆11的末端设置有底托6。在所述的底托6上,环绕导程杆11的下端,设置有压力弹簧7。在张力调节旋钮14的下面,绕导程杆11设置有压线弹簧13,在所说压线弹簧13的下面设置有下调节旋钮12,所以这里也可以说,在张力调节旋钮14与下调节旋钮12之间,设置有压线弹簧13。在所说下调节旋钮12的下面,又设置有上夹线片10,在上夹线片10的下面又设置有下夹线片9。在贯穿上夹线片10和下夹线片9之间,直至到达单作用式气缸5的中部位置,垂直设置有顶针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式压线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安装和操作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故障少,可作为锁眼压线的理想替代技术,既可以为用户节约能源,又可以为用户提高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35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