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基还原铁回转窑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3549.0 | 申请日: | 2008-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2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胡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长春 |
主分类号: | C21B13/08 | 分类号: | C21B13/08;C21B1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苗 峻 |
地址: | 255300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冶炼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煤基还原铁回转窑。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海绵铁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采用工艺稳定煤基隧道窑法,但无论从工厂规模、占地面积、设备自动程度、劳动强度和环境、物料消耗指标等都决定了这种工艺、工装的生产成本很高;产量低,最终造成工厂的效益很差。传统“链蓖机-回转窑-冷却筒”煤基回转窑法在中国因原料价格较高以及原料特点等问题造成产品生产成本高,工装时常出问题,致使已上马的几条生产线生产不能正常运行。同时对于各种含铁的废渣废料,以及品位较低的矿石均无法采用这种方法加以利用,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且现有的回转窑多为两段式设计,占地面积大,能耗较高,且由于结构缺陷无法保证充分的还原气氛,使得被还原出的海绵铁往往在出口处又被氧化,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而窑炉内由于物料流动性较差,极易在炉体内聚集成块从而降低窑炉的生产效率和使用寿命,并大大增加了设备的运转能耗。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煤基还原铁回转窑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煤基还原铁回转窑,该回转窑的窑炉体外套中设置有冷却水腔,炉体出口处设置有进风管路并与冷却水池密封连接,炉体内的炉衬上设有防结圈装置。采用这种结构后,有效解决了回转窑内物料结圈、确保还原段内的充分还原气氛和产品后期氧化三大难题,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煤基还原铁回转窑,包括炉体,炉体外套中设置有冷却水腔;炉体出口处设置有进风管路,并与冷却水池密封连接;炉体内的炉衬上设有防结圈装置,冷却水腔与冷却水管路连接。
由于在炉体外套中设置有冷却水腔,可以有效的对炉体进行降温,防止由于炉体过热而导致的炉体变形及寿命缩短,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寿命,冷却水升温后可以加以利用如供热发电等,有效的利用了生产过程中的余热,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为企业降低了成本;炉体出口处设置有进风管路,改变了现有回转窑进风口与进料口处在同一侧的弊端,使得还原剂与原料有了充分的接触,同时提高了反应出口的温度,实现了高温出料,这样就保证了在整个窑体内有一个充分的还原剂氛围,提高了原料中铁的还原率及所得产品中纯铁的含量,所得海绵铁的Fe百分比含量大于97%,较现有的工艺和设备有了极大的提高;炉体出口与冷却水池密封连接,这样在反应完成后,所得的产品可以直接从出口处掉落到冷却水池中,即达到了将产品降温的目的,又保证了在冷却过程中产品不与空气相接触,这样就确保了产品不会被二次氧化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而冷却水升温后可以进行二次利用,也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炉体内的炉衬上设有防结圈装置,该防结圈装置一般采用与炉衬制为一体的内挡墙,这样当物料运动到内挡墙处时,会被二次分散,增大了原料与还原剂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的效率,同时防止了原料在炉体内聚集成块结圈,提高了炉体的使用寿命,也减轻了设备的运转压力,降低了整个生产的能耗和企业的成本。
冷却水池中有设置有产品收集装置,该装置可以采用埋刮板机,这样就可以将在冷却水池中冷却的海绵铁进行回收,不会在冷却水池中过度聚集而导致水池的堵塞。本实用新型回转窑中未提及的部分,如动力系统及供热送料系统等,均采用现有的各种技术设备。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回转窑后,有效解决了回转窑内物料结圈、确保还原段内的充分还原气氛和产品后期氧化三大难题,大大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品质,采用这种回转窑并配合使用现有的浮选等技术,不但可以提高金属铁的品位还可以把还原原料中有价值有色金属充分回收,使黑色金属产品中Cu、pb等有害元素的残留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有色金属产品;同时能源和还原剂的消耗可大大减少;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盈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煤基还原铁回转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冷却水出口,2冷却水入口,3冷却水管路,4炉体出口,5进风管路,6冷却水池,7内挡墙,8冷却水腔,9冷却水腔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煤基还原铁回转窑,包括炉体,炉体外套中设置有冷却水腔8;炉体出口4处设置有进风管路5,并与冷却水池6密封连接;炉体内的炉衬上设有防结圈装置,所述的防结圈装置为与炉衬制为一体的内挡墙7,所述的冷却水池6中有设置有产品收集装置,所述的冷却水腔8与冷却水管路3连接。
冷却水腔8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冷却水管路3上设置有冷却水出口1和冷却水入口2,并通过冷却水腔进水口9与冷却水腔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长春,未经胡长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3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