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撬锁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3466.1 | 申请日: | 2008-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70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罗效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效群 |
主分类号: | E05B35/00 | 分类号: | E05B35/00;E05B19/00;E05B17/14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纪辰 |
地址: | 261103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撬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撬锁。
背景技术
现用的锁,像普遍使用的自行车锁和门锁,锁芯安装于锁体内,为了防止 被撬,虽然对锁芯进行了很多改进,但锁孔仍然暴露在外面,偷盗者还是能够 根据锁孔的规格,用各种方法对锁进行正面破坏,进行偷盗行为。这就使锁的 安全性能大大降低,达不到应有的安全防范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撬锁,将锁孔隐藏,限制 撬锁者使用工具,安全性能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防撬锁,包括锁体,在 所述锁体有锁孔的一端设有包覆锁孔的防撬罩,在所述防撬罩上设有供钥匙插 入的钥匙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钥匙槽开设于防撬罩的侧面上,所述钥匙槽 包括沿所述防撬罩的轴向延伸的齿部槽和沿所述防撬罩的周向延伸的柄部槽。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钥匙槽开设于所述防撬罩的底面上,所述钥 匙槽为“一”字型,且所述“一”字型钥匙槽与所述锁孔具有夹角。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锁孔隐 藏在防撬罩内,防撬罩上仅设有钥匙能够进入工作的钥匙槽,偷盗者无法看到 锁孔的规格,且一般的撬锁工具无法通过钥匙槽进入防撬罩内对锁进行开启, 提高了锁的安全性能。当钥匙槽开设于防撬罩的侧面上时,将钥匙的齿部从齿 部槽插入,然后沿柄部槽转动钥匙的柄部,完成正常开启。如果不使用具有弯 折柄部的钥匙,将无法进行正常开启,因而起到了限制撬锁者使用工具的目的。 当钥匙槽开设于防撬罩的底面上时,由于所述钥匙槽为“一”字型,且所述“一” 字型钥匙槽与所述锁孔具有夹角,钥匙从钥匙槽伸入防撬罩内后,必须转动一 定的角度才能与锁孔对正,这同样也能起到限制撬锁者使用工具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启图1所示防撬锁的钥匙;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开启图3所示防撬锁的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防撬锁,包括锁体1,在锁体1有锁孔的一端设置包覆锁 孔的防撬罩2,锁体1与防撬罩2为一体加工,在防撬罩2的侧面上设有用于 钥匙插入并工作的钥匙槽,钥匙槽槽体的宽度与钥匙的厚度相吻合,仅能使钥 匙插入且能沿槽转动工作,锁孔隐藏在防撬罩2内,钥匙槽设置在防撬罩的侧 面,使偷盗者无法判断锁孔的规格,一般的撬锁工具很难进入防撬罩2内部对 锁进行破坏,锁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
钥匙槽包括沿防撬罩2的轴向延伸的齿部槽31和沿防撬罩2的周向延伸的 柄部槽32,齿部槽31和柄部槽32连通成“L”形。
图2示出了一种开启如图1所示防撬锁的钥匙,包括齿部41,在齿部41 的尾端设有一个与齿部41垂直的柄部42,齿部41的厚度窄于齿部槽31的宽 度,能够顺利进入防撬罩2内插入锁芯,柄部42为金属杆,杆径比柄部槽32 的宽度窄,齿部41由齿部槽31进入防撬罩2内,由锁孔插入锁芯后,柄部42 沿柄部槽32转动工作,实现开锁和锁紧的功能,为了便于握持和携带方便,在 柄部41的尾端设有手持部43。
第二实施例
其结构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钥匙槽3 开设于防撬罩2的底面上,所述钥匙槽3为“一”字型,且所述“一”字型钥 匙槽3与锁孔11具有夹角。
图4示出了一种开启如图3所示防撬锁的钥匙,与图2所示的钥匙一样, 也有齿部41、柄部42和手持部43,其不同之处在于,柄部42是直的。当钥匙 的齿部41从钥匙槽3插入防撬罩2内后,转动手持部43,使齿部41与锁孔11 对正,然后插入锁孔11内,即可实施开启。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其本质是在锁体上设置了一个防撬罩, 通过在其侧面或底面上设置钥匙槽,从而将锁孔隐藏,限制撬锁者使用工具, 安全性能好。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构思可以应用于车锁、挂锁或门锁等各 种锁具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效群,未经罗效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34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