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除尘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2843.X | 申请日: | 2008-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25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云山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 江 |
地址: | 261205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除尘装置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垃圾的清扫,更被普遍应用于路面清扫车,路面清扫车作为环卫设备之一,是一种集路面清扫、垃圾回收和运输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清扫设备,广泛应用于干线公路、市政以及机场、城市住宅区、公园等道路清扫;现有的各种路面清扫车上所用的除尘装置结构基本相同,它在车身下部设置有多个旋转扫把,然后用吸尘装置把扫起的灰尘和垃圾吸入并收集在车厢内,这种清扫车的除尘装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造价高,而且其使用费和维修费较高,在使用过程中,旋转扫把将灰尘和垃圾扫起的同时也容易使尘土飞扬,使扬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污染环境;进入车厢的灰尘和垃圾大部分降落于车厢的底部,但是也有一部分从排气口再次排入大气中,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为解决扬尘问题,有些清扫车在吸尘装置上加装了喷水装置,虽然可以控制扬尘,但是,尘土与水混合后,不容易被吸入车厢内,清扫过后尘土仍然存在,达不到清扫的目的;也有的对吸尘装置做了改进,采用真空吸尘代替扫把等,但是其结构比较复杂,使用和维护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清扫效果好、在清扫过程中不易产生扬尘、能实现垃圾和尘土有效分离的除尘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除尘装置,包括吸尘装置、分离装置、风机、动力源和垃圾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的进口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吸尘装置的出口相连,所述分离装置的出口通过第二管道与所述风机进口相连,所述风机的出口通过第三管道与所述吸尘装置进口相连,所述分离装置与垃圾容器相连通。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吸尘装置包括吸尘管,所述吸尘管上设置有用于吸尘的吸尘口,所述吸尘管的端部设置有风叶,所述吸尘管两端还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风叶为两个,所述吸尘口设置在两个风叶之间。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吸尘管由相互套装在一起可以滑动的两段组成。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所述分离装置包括下部设有开口的筒体,在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出风管,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进风管,在所述筒体内部设置有分离管,所述分离管上端与出风管连通,下端封闭。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进风管沿筒体外壁的切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进风管的轴线与筒体的轴线形成一夹角。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夹角的角度为30°~80°。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分离管由板材卷制而成,板材接口处相互错开形成一狭长形的开口,所述开口沿气流旋转方向设置于远离进风管的入口处,所述开口的开口方向与气流旋转方向相同。
一种具体优化方案,所述吸尘口一侧设置有与吸尘管固定连接的弹性挡片。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整个除尘装置是一个封闭循环的系统,灰尘等垃圾经过分离装置分离后,垃圾进入垃圾容器,干净的空气通过电动风机将再次进入吸尘管进行吸尘,而不是直接排入大气中,从而避免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其次,吸尘装置的吸尘管端部设置有风叶,吸尘管上设置有吸尘口,当循环气流经过吸尘管时,在风叶的作用下,在吸尘管内形成旋转气流,旋转气流产生很强的吸力,将地面上的尘土等垃圾从吸尘管上的吸尘口吸入到分离装置内,在吸尘管的外部还设有外罩,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尘土的飞扬,并且清扫效果好。
再次,分离装置筒体的外壁切向上倾斜设置有进风管,尘土等垃圾从进风管进入分离装置后,在分离装置内形成向下的旋转气流,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尘土等垃圾被甩到筒体内壁的四周,沿筒体的内壁向下运动,而筒体下部开口,与垃圾容器相连通,所以,最后尘土等垃圾进入垃圾容器,而出风管设置在筒体内部的中间部位,所以在出风管附近的空气中的尘土等垃圾的含量大大降低,从而实现垃圾和空气的分离。
最后,本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易于维护,只需在垃圾容器盛满之后将垃圾倒掉即可再次使用,非常方便,从而大大降低了运行维护费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吸尘装置的仰视图;
附图3为附图2的B-B向的剖视图;
附图4为附图3的C-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1中分离装置的A-A向的剖视图;
附图6为分离装置和垃圾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云山,未经王云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28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