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72310.1 | 申请日: | 200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2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绪平;金鹏;邵博;程卫平;杜艳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绪平 |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25/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31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腹 引流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引流术是目前清除各种原因导致胸、腹腔积血、积液的及恶性、化脓性胆道梗阻、肠道梗阻等病症的一种最常见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脏手术、胆道手术、胸或腹腔手术的术后,多数患者行上述手术后需放置一根或多根引流管,目前常用的固定方法是用手术线将引流管缝在皮肤上或用宽医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等方法,尽管如此仍有个别患者因突然翻身或体位变动导致引流管移位或拔出,使引流不畅,甚至引流中断,轻者重新插管,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重者危及患者生命,不得不行急诊插管手术。此外,个别因胶布过敏而无法用胶布固定的患者及炎热季节由于出汗致胶布固定不牢,易使引流管移位、脱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有效固定引流管,避免因病人活动等原因导致引流管移位、脱落而致病情加重的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固定带包括两块弹性带和一块非弹性带,两块弹性带的外端头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挂钩和挂扣,非弹性带设置在两块弹性带之间,非弹性带上开有固定引流管的引流管接触孔,引流管接触孔的一侧非弹性带的正反面设置有医用胶布。
非弹性带上开有6-16个引流管接触孔。
所述的医用胶布的一侧固定在引流管接触孔侧面的非弹性带上,医用胶布带胶部分的面积大于等于开有引流管接触孔部分的非弹性带面积。
所述的与挂钩相对应配合的挂扣,向弹性带内侧方向等距离依次设置有1-5排。
所述的引流管接触孔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能有效的将引流管固定,避免了因病人活动等原因导致引流管移位、脱落而而致病情加重。
本实用新型的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使用方便等特点,能有效的将引流管固定,避免了因病人活动导致引流管脱落而发生的医疗事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挂钩,2、弹性带,3、非弹性带,4、引流管,5、医用胶布,6、引流管接触孔,7、挂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其结构包括两块弹性带2和一块非弹性带3,两块弹性带2的外端头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挂钩1和三排挂扣7,非弹性带3设置在两块弹性带2之间,非弹性带3上开有固定引流管4的九个引流管接触孔6,引流管接触孔6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椭圆形;引流管接触孔6的一侧非弹性带3的正反面设置有医用胶布5,两块医用胶布5的一侧分别固定在引流管接触孔6方向相反的侧面的非弹性带3上,医用胶布5带胶部分的面积大于等于开有引流管接触孔6部分的非弹性带3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胸腹部引流管固定带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其中的弹性带用松紧带制作即可;非弹性带用透气性比较好的棉布等材料制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绪平,未经张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23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