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包膜控释肥生产中四氯乙烯的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2278.7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39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民;杨艳;杨越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宝成 |
地址: | 2767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膜 控释 生产 氯乙烯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膜控释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采用冷冻法回收包膜控释肥生产中四氯乙烯的装置。
背景技术
控释肥是在传统肥料外层包裹一层特殊的膜,根据作物养分需求,控制养分释放速度和释放量,使养分释放曲线与作物需求相一致的新型肥料。该肥料的突出特点是按照作物生长规律曲线同步供给有效养分,从而使肥料养分有效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在确保作物生长的前提下,与同浓度肥料相比,肥效利用率可提高50%以上,可使传统化肥的用量大大减少。由于这种肥料具有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使用量与施肥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产品品质等优点,因此被称为“21世纪高科技环保肥料”,成为肥料产业的发展方向。
在控释肥的生产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溶质和溶剂作为包膜材料,溶质一般是聚乙烯、聚丙乙烯等,而溶剂往往选择四氯乙烯。在溶解釜及贮存四氯乙烯的溶剂槽的放空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四氯乙烯,其含量高达5-10%。这些含有四氯乙烯的尾气若直接放空,会污染环境。即使经水冷凝回收,尾气中仍含有2-4%左右的四氯乙烯,这部分尾气若直接排空,仍然会造成四氯乙烯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膜控释肥生产中四氯乙烯的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膜控释肥料生产中四氯乙烯的回收装置,包括循环水冷凝器、风机、气体回收机和收集槽,所述气体回收机由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螺杆压缩机和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构成,所述螺杆压缩机分别与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和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相连;所述循环水冷凝器尾气出口通过风机与气体回收机入气口相连;所述循环水冷凝器、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和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的冷凝液出口与收集槽相连。
所述循环水冷凝器为本领域常规冷凝器,优选循环水列管式冷凝器。
通过本实用新型回收包膜控释肥料生产中的四氯乙烯,回收率可达95%以上。该尾气回收方法流程简单,操作方便,能耗低,每处理1m3尾气仅耗电0.03~0.04kWh。
附图说明
图1是包膜控释肥料生产中四氯乙烯尾气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气体回收机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循环水冷凝器,2.风机,3.气体回收机,4.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5.螺杆压缩机,6.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7.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和试验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但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图1是包膜控释肥料生产中四氯乙烯尾气的回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气体回收机结构示意图。由图1-2可知,本实用新型回收装置,包括循环水冷凝器1、风机2、气体回收机3和收集槽7,所述气体回收机由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4、螺杆压缩机5和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6构成,所述螺杆压缩机5分别与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4和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6相连;所述循环水冷凝器1尾气出口通过风机2与气体回收机3入气口相连;所述循环水冷凝器1、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4和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6的冷凝液出口与收集槽7相连。
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回收四氯乙烯的方法,是将含四氯乙烯的尾气先经循环水冷凝器1冷凝至40℃以下,部分被冷凝下来的四氯乙烯去收集槽7,而仍含有大量四氯乙烯的尾气通过风机2的加压去气体回收机3。在气体回收机3中,含四氯乙烯的尾气先经一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4与螺杆压缩机5送来的制冷剂换热冷凝至15℃以下,部分被冷凝下来的四氯乙烯去收集槽7,而仍含有四氯乙烯的尾气再经二级气体冷凝回收换热器6与螺杆压缩机5送来的制冷剂换热冷凝至2℃以下,被冷凝下来的四氯乙烯去收集槽7,剩余尾气放空处理。
所述螺杆压缩机5的制冷剂为本领域常规制冷剂,优选R22、R134a、R404a、R407c或R410a。
实验例1:1000m3/h含5%四氯乙烯的尾气回收。
将1000m3/h约含5%四氯乙烯的尾气(即含四氯乙烯365kg)收集至φ200尾气总管,再进入F=150m2循环水列管式冷凝器1将尾气冷却至40℃以下,然后经风机2加压送至气体回收机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227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