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采场矿压三维物理模拟试验台的新型采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2271.5 | 申请日: | 200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279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24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国;郭惟嘉;尹立明;刘进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E21C25/5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连君 |
地址: | 266510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采场矿压 三维 物理 模拟 试验台 新型 采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场矿压物理模拟试验台,特别与采场矿压物理模拟试验台使用的采煤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三维物理模拟试验台在模拟煤层开挖时主要是底板采煤,实际反映的是模型在没有底板的情况下运动跨落状态,这种采煤方法与实际差别很大,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其配置的采煤装置也仅能适用于模拟底板采煤,并不能适用于模拟其他岩煤层的开采过程。也就是说,在实验室里目前还未有一种能够很好地适用于模拟其他岩煤层开采过程的小型采煤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采场矿压三维物理模拟试验台的新型采煤装置。
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采场矿压三维物理模拟试验台的新型采煤装置,包括一工作支承台架及一微型开采机构,微型开采机构能置放在工作支承台架上,在人工操作下微型开采机构能沿工作支承台架相应移动进抵工位,上述工作支承台架设置高度调节部分。
上述微型开采机构,包括一端为突出端、主体为近似长方形架体的框形机架;框形机架的主体外围四角处设置滚动轮,突出端固定微型电机,微型电机主动轮位于突出端外围的顶点处,一外周设置若干挖煤爪的环形带套置在上述轮组上。
上述框形机架,在长方形架体的左边框及右边框的内侧分别设置沿长度方向伸展的导向部;在工作支承台架的左边框及右边框设置相适配的引导限位部;各引导限位部能分别置入对应的导向部内,框形机架能在引导限位部及导向部约束下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同时,在长方形架体的左边框及右边框上设置人工得以操作的手柄部。
上述高度调节部分,包括位于工作支承台架下方的支撑腿,支撑腿设有相适宜的伸缩结构或伸缩装置。
上述支撑腿为四只,分别位于工作支承台架下方的四角处。
上述手柄部,与对应边框之间设置位置变化调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高度调节部分能够调整出工作支承台架的高度,使其达到适宜的工作高度,由人工在此高度层上操控微型开采机构模拟对应岩煤层开采过程,能够满足模拟中部(不同高度层)采煤过程的需要。
此外,微型开采机构在人工推动进抵工位后,由电机驱动实现模拟机械采煤过程。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支承台架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状态。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型开采机构实施方式的一种结构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及图2,一种用于采场矿压三维物理模拟试验台的新型采煤装置,包括一工作支承台架1及一微型开采机构2,微型开采机构能置放在工作支承台架上,在人工操作下微型开采机构能沿工作支承台架相应移动进抵工位,上述工作支承台架设置高度调节部分。更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上述微型开采机构2,包括一端为突出端201、主体为近似长方形架体202的框形机架。框形机架的主体外围四角处设置滚动轮203,突出端固定微型电机,微型电机主动轮204位于突出端外围的顶点处,一外周设置若干挖煤爪205的环形带206套置在上述轮组上,微型电机能驱动环形带206运转。
上述框形机架,在长方形架体202的左边框及右边框的内侧分别设置沿长度方向伸展的导向部;在工作支承台架的左边框及右边框设置相适配的引导限位部101;各引导限位部101能分别置入对应的导向部内,实现微型开采机构置放在工作支承台架上,微型开采机构的框形机架能在引导限位部及导向部约束下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同时,在长方形架体的左边框及右边框上设置人工得以操作的手柄部。
上述高度调节结构,包括位于工作支承台架1下方四角处的四条支撑腿102,每条支撑腿102设有相适宜伸缩结构或伸缩装置(如液压千斤顶等),即支撑腿为能调节其伸缩长度的支撑腿。
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根据模拟模型所采煤层的高度,调整工作支承台架各相应支撑腿的伸缩长度,最终将工作支承台架调整到便于微型开采机构开挖上述煤层的适宜高度,通过人工操握微型开采机构的手柄部,进而推动微型开采机构在工作支承台架上相应移动,并启动微型电机驱动环形带运转,通过环形带带动挖煤爪行进到开采点实现对煤层的模拟开采。
上述方式中:手柄部与对应边框之间设置位置变化调整结构。能根据不同开采深度需要,调节手柄部在各自对应边框上的相应位置,以便人工更适宜地操握及该深度上的得力采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22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