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易民间锅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72133.7 | 申请日: | 2008-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7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兆玉;孙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兆玉 |
| 主分类号: | F24B1/18 | 分类号: | F24B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34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民间 锅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间传统锅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简易民间锅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民间传统锅灶,用泥土作成半球形凹坑状,在其半球形凹坑壁上设有添柴火的开口。使用时,将锅安置在半球形凹坑的上面,从半球形凹坑壁上的开口添柴火即可做饭。这种结构的锅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但是,由于是用泥土作成,容易破碎,使用寿命短,另外,存在柴火燃烧不充分浓烟过大、不环保、不节能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使用寿命短、环保节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简易民间锅灶,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简易民间锅灶,包括由水泥钢筋构成的底面封口的圆筒形灶体,圆筒形灶体上设有抽烟筒,圆筒形灶体壁上设有添柴火口,圆筒形灶体内设有与抽烟筒连通的烟道。
所说添柴火口的下面设有续柴水泥板,可防止从添柴火口掉出来的柴火漫延。
为了使炊具锅与圆筒形灶体的上口紧密配合,所说圆筒形灶体上设有锅台。
为了方便清除灶体内的柴火灰,所说圆筒形灶体的底面上设有清灰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坚固耐用、热利用率高,而且搬挪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寿命短、环保节能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是一种理想的民间常用锅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图1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它包括由水泥钢筋构成的底面封口的圆筒形灶体2,圆筒形灶体2上设有抽烟筒3,圆筒形灶体壁上设有添柴火口5,圆筒形灶体2内设有与抽烟筒3连通的烟道4;添柴火口5的下面设有续柴水泥板6;圆筒形灶体2上设有锅台1;圆筒形灶体2的底面上设有清灰口7。
本实用新型根据需要可以制作成直径为68cm、59cm、50cm、44cm、40cm、35cm和32cm相应高度为42cm、40cm、35cm、30cm、30cm、29cm和29cm等多种规格,相应适合于八印锅、六印锅、五印锅、四印锅、三印锅、双耳锅和炒锅使用。
本实用新型由钢筋、水泥、黄沙、粘土、炭渣、甘子土和食盐制作而成,坚固、耐高温、清洁卫生,而且热利用率高,试验证明1Kg干柴可以烧开水6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兆玉,未经王兆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2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