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液分布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71377.3 | 申请日: | 2008-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78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04 |
发明(设计)人: | 彭本成;项文裕;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金远东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尿素的气液分布器。
背景技术
在化工生产中,经常涉及到吸收、精馏和萃取等很多化工操作单元,目的就是为了将气体或液体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进行分离或将其中某种组分加以提纯,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而在这些单元操作过程中,为达到高效经济的目的,提供合适的传质设备,采用合理的传质方式以实现气液两相的充分接触,从而减少操作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传质设备关键部件包括塔盘、填料、气体和液体分布器等。
在吸收塔操作时,气体经进气管进入塔内,经过突然扩大,损失了一部分压头,为了减少突然扩大造成的压头损失,应尽可能降低进气管内的气体流速,同时,较低的入口气速有利于气体在塔内的均匀分布。入塔气体的均匀分布程度,主要取决于气体通过填料层的压力降与输入气体动压头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大,越有利于均匀分布。
一般设计中,气体进口管直接通入塔内,未进行分布或仅通过简单分布。如将进气管底部开槽或将进气管端部按一定角度切削,以使气体得到一定的缓冲并均匀分布。这对于要求吸收效果和精度要求很高的吸收场合来说,就不能达到要求。由于气体分布不好,会导致设备增加塔盘层数或填料高度,这样就会增加设备投入或使现有设备生产能力不足。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200720070923.X名称为《气液传质设备中的液体分布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一种结构,其结构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气液传质设备中的液体分布器,提供了一种液体分布器,包括主管、支管,所说的支管与主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旋喷嘴,所述的螺旋喷嘴与支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分布器,通过螺旋喷嘴分散液体,可以将液体分散为细小液滴,提高气液传质表面积,并大大改善液体的分布均匀性,从而提高大型气液传质或洗涤设备的传质效率。但缺点是:设计结构复杂,如需要螺旋喷嘴,不仅制作麻烦材料多,而且生产成本较高,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计结构简单、生产制作方便且能将气液混合物均匀进行分布,并能使气体或气液混合物在吸收塔内形成鼓泡进行吸收的气液分布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气液分布器,包括主管和支管,所述支管以相互平行间隔分布地与主管相连接,每根支管分别与主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管下表面设置有气液分布孔,该分布孔与垂直方向夹角a呈15~45度。
作为改进,所述分布孔可采用多排错列的方式排布于支管上;所述分布孔其直径可选择为5~10mm。
再改进,所述主管和支管的底部还可分别分布有便于排空管中液体及避免中间部分产生气液接触死区的泪孔;该泪孔的直径可选择为3~5mm。
再改进,所述支管与主管可以横向相垂直地设置在一起,从主管中心到两端,所排列的支管长度由长到短分布,且主管和支管端面焊接封闭有堵板。
再改进,所述主管可以通过法兰经弯头与吸收塔外的输入管相连接。
再改进,所述支管其顶端上还可设置有防止支管晃动的加强筋板,该加强筋板与主管相互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支管上向下设置有气液分布孔,该分布孔与垂直方向夹角a呈15~45度。这种设计的优点在于,分布器结构简单,并省去了螺旋喷嘴的制作工序和材料,所以生产制作更方便,成本也更低,由于支管上设置有气液分布孔,在气液流出分布孔时能形成鼓泡,使气液接触面积更更广、充分,达到吸收效果更好,又由于分布孔与垂直方向夹角a呈15~45度,从而使气液混合物从分布孔中喷出后在吸收塔中分布更均匀。因此本设计无论是制作、生产成本及气液接触效果均优于现有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I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金远东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金远东工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13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