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高压分列式绞纲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71166.X | 申请日: | 2008-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55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14 |
| 发明(设计)人: | 贺波;马意群;干卓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35/20 | 分类号: | B63B35/2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关寿 |
| 地址: | 3150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分列式 绞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渔船的放网及收网的中高压分列式绞纲机。
背景技术
用于渔船放网和收网的分列式绞纲机包括左机与右机,左机与右机对称设置,左机包括减速箱、齿轮、离合器、主卷筒、辅卷筒、摩擦筒、刹车装置、排绳装置等部件。绞纲机采用同轴结构,其动力源为主机,泵站提供压力油驱动马达转动,通过一级齿轮实现减速,驱动主轴转动,合上卷筒离合器,卷筒便开始工作。摩擦筒通过键联接于轴,随主轴一同转动。
现有绞纲机的卷筒结构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卷筒是整个绞纲机受力最为集中的部件,而现有卷筒结构中的筒体及法兰板采用三角形加强筋结构,强度都较低,因此,在卷绕过程中,容易引起形变的现象,从而使现有的绞纲机无法满足大容量钢丝绳的卷取,极大地限制了其作业范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高压分列式绞纲机,其增强了卷筒结构的强度,可满足大容量钢丝绳的卷绕。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中高压分列式绞纲机,包括左机和右机,左机与右机对称设置,左机包括齿轮箱总成、辅卷筒总成、辅卷筒刹车总成、主卷筒刹车总成、主卷筒总成、排绳装置总成、底座总成、挡轮总成、摩擦筒总成、挂钩总成、齿轮箱底座总成、拨叉总成,所述主卷筒总成包括筒体,筒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连接一轴承座,左、右轴承座的外圈分别固接左、右法兰,右法兰的外侧固定连接刹车轮毂,筒体的内腔固定设置加强板。
所述的绞纲机,左、右法兰的外侧各增设一加强框架。
所述的绞纲机,左加强框架包括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加强板、第一加强圈、第二加强圈、第一加强盖板、第二加强盖板;左法兰的外侧固接第一筋板,左法兰于第一筋板的内环部固接加强板,加强板的外侧固接等直径的第二筋板,第二筋板与加强板叠加的厚度与第一筋板的厚度相等,第一筋板及加强板的内环与左轴承座的外圈固接;第二筋板、加强板与第一筋板的内圈间固接第二加强圈,第一筋板的外圈固设第一加强圈,两加强圈都与左法兰相固定;第一、第二加强盖板封住第一、第二筋板及第一、第二加强圈的外侧面,两加强盖板的内圈与左轴承座的外圈相固定。
所述的绞纲机,沿两筋板的径向伸入油管。
所述的绞纲机,右加强框架包括板、第三盖板、第三加强圈、第三筋板;右法兰外侧固接板,板的外侧固接同直径的第三盖板,板及第三盖板的内圈与右轴承座的外圈相固定,板及第三盖板的外圈固接第三加强圈,第三加强圈外圈固接第三筋板的内圈,第三筋板外圈固接刹车轮毂,第三筋板与右法兰相固定。
所述的绞纲机,沿第三筋板及第三盖板伸入油管,油管的油嘴与刹车轮毂内侧通过孔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高压分列式绞纲机的卷筒总成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首先,于筒体内腔增设加强圈结构,大大提高了筒体的强度,解决了在不增加筒体壁厚的情况下有效地增加了卷筒载荷的技术问题。
其次,法兰板外侧采用框架型的加强结构,使法兰板强度、刚性大大增加,解决了大容量钢丝绳产生的侧向力对法兰板的影响。(80KN绞纲机的容绳量可达2200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绞纲机左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卷筒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E向局部视图。
图5是图3的F向局部视图。
图6是图3的A部放大图。
图7是图3的B部放大图。
图8是图3的D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高压分列式绞纲机包括左机和右机,左机与右机对称设置,下面以左机的结构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左机包括齿轮箱总成1、辅卷筒总成2、辅卷筒刹车总成3、主卷筒刹车总成4、主卷筒总成5、排绳装置总成6、底座总成7、挡轮总成8、摩擦筒总成9、挂钩总成10、齿轮箱底座总成11、拨叉总成12。
如图3-8所示,主卷筒总成5包括筒体522,筒体522内腔固定设置两块加强板523,两加强板523支撑筒体522的内壁,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筒体522的强度。
筒体522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轴承座59、517,轴承座59、517的外圈固接左、右法兰51、5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11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