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助力飞行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71138.8 | 申请日: | 2008-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71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广 |
| 主分类号: | B64C31/04 | 分类号: | B64C31/04;B64C3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 地址: | 3152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助力 飞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依靠人力或其他动力使人在空中飞行的助力飞行器。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人类就对天空有渴望,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能够自由飞翔于空中,而由于人自身生理特点,仅靠人自己是无法实现飞行的,于是人类逐渐开始发明各种飞行器。一类飞行器是根据鸟类形体特征设计,尽量减小飞行中的阻力,并配备相应驱动装置。
但现有此类飞行器为承载人体,往往结构复杂,不易于控制,而且由于结构复杂造成重量过重,使得驱动费力,不适宜人类自助飞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控制、安全可靠的助力飞行器。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包括骨架、安装于骨架的翅膀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骨架包括圈状主架及配合连接于主架两侧的支架,主架前后同轴设置前轴、后轴,主架内连接设置有r形坐架,坐架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安装于前轴、后轴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主架头部的齿轮组、曲柄及设置于主架中部的把手三角架,把手三角架、曲柄均位于坐架前方,齿轮组设置在前轴上,曲柄连接于齿轮组,上述把手三角架对称设置,其中部以转轴连接,两端转动连接于翅膀内侧。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主架后方设置尾翼,尾翼固定在与后轴连接的尾轴上。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齿轮组包括一个主动轮、两个从动轮,主动轮连接曲柄上端,从动轮连接支架内端,上述主动轮为伞形齿轮,从动轮为锥形齿轮。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翅膀为轻质材料,包裹于支架、主架上并呈鸟翼状。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坐架下部设置坐板、靠背。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曲柄下端配合设置脚蹬。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坐架中部安装安全带。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坐架后部设置电动机、螺旋桨,并在坐架底部装有电池,电池与电动机电路连接。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支架内端的连接处设置拉簧。
所述的助力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把手三角架的把手上设置把手转动器,把手转动器与尾轴之间设置拉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设计简单合理的骨架、轻质翅膀和简便的驱动装置构成,具有易于控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助力飞行器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助力飞行器实施例一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助力飞行器实施例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助力飞行器实施例二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翅膀;2、支架;3、前轴;4、齿轮组;5、曲柄;6、把手三角架;7、主架;8、尾翼;9、尾轴;10、后轴;11、主架;12、靠背;13、坐板;14、脚蹬;15、把手转动器;16、螺旋桨;17、电动机;18、电池;19、主动轮;20、从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单人自主控制的飞行器,作为人类交通、娱乐之用。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助力飞行器,包括翅膀1、圈状主架7、支架2、r形坐架11、尾翼8和驱动装置,翅膀1为轻质材料,包裹于支架2、主架7上呈鸟翼状,支架2配合连接于主架7两侧,主架7前后同轴设置前轴3、后轴10,坐架11的前后端分别连接安装于前轴3、后轴10上,尾翼8固定在与后轴10连接的尾轴9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齿轮组4、曲柄5、脚蹬14和把手三角架6,齿轮组4安装在前轴3上,曲柄5上端连接于齿轮组4,曲柄5下端设置脚蹬14,上述把手三角架6对称设置,其中部以转轴连接,两端转动连接于翅膀1内侧,把手三角架6、曲柄5、脚蹬14均位于坐架11前方。
如图1所示,坐架11下部设置坐板13、靠背12,便于供人乘坐。坐架11中部安装安全带,飞行前捆绑在人的胸部或腰部位置,确保人在飞行中的安全。把手三角架6的把手上设置把手转动器15,把手转动器15与尾轴9间设置拉索。支架2内端的连接处设置拉簧。
如图5所示,齿轮组4包括一个主动轮19、两个从动轮20,主动轮19连接曲柄5上端,从动轮20连接支架2内端,上述主动轮19为伞形齿轮,从动轮20为锥形齿轮。
本飞行器的驱动、导向控制原理:
1、驱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广,未经张永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1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营养支持型要素膳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鼓筒倒角铣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