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二甲醚燃油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71124.6 | 申请日: | 2008-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34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以余;郑军领;苏大辉;薛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铁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700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甲醚 燃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耐二甲醚燃油管。
背景技术
以二甲醚作为新型车用燃料,具有爆发力强、安全性好,尾气不经任何处理就能达到要求严格的欧III排放标准的优点,但二甲醚的许多化学特性不为我们所熟悉,包括对常用橡塑软管材料的腐蚀性、渗透性数据;普通柴油机高低压油管采用无缝钢管带接头的结构,爆破压力较高,其缺点是安装困难,对管体的定型尺寸、角度要求高,需要紧固的接头部位多,因而渗漏的风险较大,针对二甲醚容易气化、工作压力较低的特点,使用柔性软管总成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成本较低的耐二甲醚燃油管,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尼龙软性内管和该尼龙软性内管外的不锈钢丝编织套层组成。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能耐二甲醚,密封性能好,安装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管体局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接头的芯子部分局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总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管体5,管体5由尼龙软性内管51和该尼龙软性内管外的不锈钢丝编织套层52组成。尼龙软性内管51经钢丝编织增强后,可以用于输送高压二甲醚介质。
本实用新型选用由尼龙11(聚十一烯酰胺)或尼龙12(由ω-十二内酰胺开环聚合或由12-氨基十二酸缩聚而得,俗称尼龙12),经挤出成型后构成的单层薄壁软管为尼龙软性内管51。为提高软管的抗气体渗透性,还可以选用内层为氟塑料/尼龙结构的复合型软管,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少燃料通过管壁渗漏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以不锈钢丝做为增强材料,在上述软管外编织不锈钢丝编织套层52,不锈钢丝编织套层52可以保证工作压力、管体的挺性和抗塌瘪性。
参见附图2、3。本实用新型管体5的两端可连接接头,这些接头可以是带有连接歧管4的接头,所述接头设有插入管体的连接芯子2,所述芯子表面设有环状倒齿21,在管体端头外表面扣压有套筒3。通过合理的扣压量,保证了芯子2、套筒3与管体5连接的密封性,防止介质的泄漏。参照附图3,在图中,连接歧管4用于连接喷油器,附图标号1为外螺帽,用于连接喷油泵,附图标号6为末端接管。
为提高总成的工作压力,可以选用法兰结构的接头形式,这样的爆破压力可以达到100MPa以上,可以代替钢管承担较高的压力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实测数据:爆破压力>35MPa,拔脱力>2200N,完全可以满足3.2MPa工作压力和温度的要求,可以作为以二甲醚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喷油软管,工作压力要求为3.2MPa,工作温度:—40℃~+100℃。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如下步骤制造:
1、内管的加工:使用尼龙专用挤出机,选用尼龙11或尼龙12原料,经烘干去除水分,在一定温度下挤出,经真空定径、冷却盘卷而成软性内管51。也可以采用复合挤出工艺,将氟树脂与尼龙料通过复合机头同步挤出成型。
2、不锈钢丝编织:将上述内管51在钢丝编织机上编织,调整编织行程和牵引速度,防止管体变形,在内管51上编织不锈钢丝编织套层52。
3、扣压成型:按照产品图纸要求,将芯子2、管体5及套筒3在扣压设备上加压成型,控制扣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铁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铁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711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管接头用超高压多功能卡套
- 下一篇:带测压装置的燃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