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两次压币的捆钞机第一次施压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69637.3 | 申请日: | 200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51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承然;李树华;宋白桦;蔡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承然 |
| 主分类号: | B65B27/08 | 分类号: | B65B27/08;B65B13/20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吕晋英 |
| 地址: | 325014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两次 捆钞机 第一次 施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捆钞机,特别涉及一种两次压币的捆钞机第一次施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定位同步完成三道带捆扎的全自动捆钞机,采取分两次压币的方法,第一次压币时,压钞板托起待捆纸币上升,距上粘板二至五毫米时停止。此间隙与压钞板上的开口槽以及左右导带槽形成一个完整的带道,让捆扎带顺利穿引。在捆扎带缠绕一圈达到要求后,再进行第二次压币,利用压币的压紧力压住带头,然后抽紧捆扎带。
对于控制第一次施压后留有一定间隙,现有捆钞机采用在上粘板下设置多个传感器,再经过“与非门”和“非门”组成的处理电器,将信号送至中间存贮器,再通过数据总线送入中央处理单元,由中央处理单元指令压币电机停转,结构比较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仅设置一个光耦便能完成准确的判断控制,不需经过复杂的处理电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降低生产成本的两次压币的捆钞机第一次施压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次压币的捆钞机第一次施压控制装置,包括有机架、设于机架上的上粘板、与上粘板连接的刀架及与机架滑移配合的压钞板,所述的上粘板上设有检测件,该检测件置于上粘板上开设的检测开口内,检测件上固设有遮光片,上粘板上与该遮光片的对应处设有光耦,所述的检测件受压钞板驱动构成与上粘板的轴向滑移配合及遮光片与光耦的连接或分离。
此项中上粘板上设有检测件,该检测件置于上粘板上开设的检测开口内,检测件上固设有遮光片,上粘板上与该遮光片的对应处设有光耦,所述的检测件受压钞板驱动构成与上粘板的轴向滑移配合及遮光片与光耦的连接或分离。这样设置后,当待捆纸币被压钞板托起上升时,待捆纸币会抵触检测件上升,由于检测件上设有遮光片,而上粘板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光耦,当检测件带动遮光片升至光耦处时,遮光片与光耦连接,传出信号,经中央处理器指令电机停转,保证第一次施压后留有一定间隙,方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上粘板上设有一个检测件,该检测件的横截面大体呈矩形,上粘板的检测开口也呈矩形,所述的光耦与上粘板呈可拆卸连接,刀架与上粘板之间设有检测件的复位机构。所述的光耦设于光耦支架上,该光耦支架与上粘板呈可拆卸连接,刀架与上粘板之间设有的检测件的复位机构包括有与检测件固定连接的导柱及套设于导柱上的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刀架上的压片抵触,另一端与检测件抵触。
此项中上粘板上只设有一个检测件,这样可节约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检测件的横截面大体呈矩形,上粘板的检测开口也呈矩形。这样设置是为了增大检测件的感应面,当然,也可将其设置呈三角形圆形,这样也是可行的;光耦设于光耦支架上,光耦支架与上粘板呈可拆卸连接则是为了方便光耦位置的变换,光耦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刀架与上粘板之间检测件复位机构的设置则可方便检测件使用后能够快速回复到原始位置,从而方便下一次的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两次压币的捆钞机第一次施压控制装置,包括有机架1、设于机架1上的上粘板2、与上粘板2连接的刀架3及与机架1滑移配合的压钞板4,所述的上粘板2上设有检测件5,该检测件5置于上粘板2上开设的检测开口21内,检测件5上固设有遮光片51,上粘板2上与该遮光片51的对应处设有光耦22,所述的检测件5受压钞板4驱动构成与上粘板2的轴向滑移配合及遮光片51与光耦22的连接或分离。这样设置后,当待捆纸币6被压钞板4托起上升时,待捆纸币6会抵触检测件5上升,由于检测件5上设有遮光片51,而上粘板2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光耦22,当检测件51带动遮光片51升至光耦22处时,遮光片51与光耦22连接,传出信号,经中央处理器指令电机停转,保证第一次施压后留有一定间隙,方便下一道工序的进行,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上粘板2上设有一个检测件5,该检测件5的横截面大体呈矩形,上粘板2的检测开口21也呈矩形,这样设置是为了增大检测件5的感应面,当然,也可将其设置呈三角形圆形,受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后,这样的改变很容易做到,检测开口21的形状也可根据检测件5横截面的形状而变;所述的光耦22设于光耦支架23上,该光耦支架23与上粘板2呈可拆卸连接,实施例中光耦支架23与上粘板2通过螺钉11连接,这样设置为了方便光耦22位置的变换,光耦22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进行调节,使用方便;刀架3与上粘板2之间设有检测件5的复位机构7,该复位机构7包括有与检测件5固定连接的导柱71及套设于导柱71上的弹簧72,弹簧72的一端与刀架3上的压片31抵触,另一端与检测件5抵触,这样设置则可方便检测件5使用后能够快速回复到原始位置,从而方便下一次的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承然,未经杨承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9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试剂瓶瓶盖
- 下一篇:造船过程中用于两总段对接的限位工装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