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内贴标的彩印膜置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8646.0 | 申请日: | 200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005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朱伟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伟霞 |
主分类号: | B29C31/08 | 分类号: | B29C31/08;B29C45/17;B65H5/22;B29C45/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6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内贴 标的 彩印 置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内贴标装置,具体是指一种全自动化的模内贴标的彩印膜置入装置。
背景技术
塑胶制品,为了表面具有极佳的装饰美感,都会在塑胶制品表面以丝网印刷、热转印纸转印、或以模内贴标方式来处理,其中以模内贴标方式最为理想,塑胶制品表面图案的质感最好,且不易褪色或脱落,最符合食品级GMP的要求。
目前,所检索到的有模内贴标的方法,是通过一个机械手臂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具有标签推送器,标签放置在标签推送器上的标签槽中,通过机械手臂将标签推送器送到模具处,标签推送器内的推杆再将标签送入模具中,实现整个模内贴标的整个过程。该过程中,标签通常采用比较轻的薄膜材料,例如彩印膜,标签推送器的推杆送放标签的时候,标签有时候会放歪导致倾斜,并且标签槽中只能容纳一张标签,一次贴标完成后需要人工添加每个标签槽中的标签,十分的不便,大大降低了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的模内贴标的彩印膜置入装置,在彩印膜和塑料制品的合成过程中更自动且更准确。
为实现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模内贴标的彩印膜置入装置,包括有塑料制品的成型模具和由电脑程序操控的机械手臂,其特征在于:机械手臂的终端连接有用来吸附彩印膜的模头,模头连接有静电发生器,机台上设置有置膜架和卷膜机构,置膜架下的机台上设置有用来吸取彩印膜的吸盘,吸盘取下彩印膜后由两根平衡动力拉杆带动将彩印膜输送到卷膜机构,所述的卷膜机构是在机台上设置了两扇带弹性元件的卷模板,成型模具型腔连接有静电发生器。
所述的置膜架包括有若干个定位杆,彩印膜放置在定位杆围成的装置内,定位杆的下端为多圆环齿状结构,在彩印膜一侧的置膜架上设置有吹气管,吹气管对准的是彩印膜的最下面位置,由多圆环齿状结构与吹气管中的压缩空气相配合动作,将很容易使彩印膜的最后一张分离出来。
所述的吹气管呈扁嘴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显著进步:
1、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手臂上带有静电发生器的终端模头来吸附彩印膜,机械手臂移动到位后,模头向下移动碰触两扇卷模板,卷膜板被打开顺势将其上的彩印膜卷圆包裹住模头,此时,模头所连接的静电发生器工作产生静电,将彩印膜牢牢吸附在模头上,机械手臂移动旋转后将带彩印膜的模头放置在成型模具的型腔内,此时模头上的静电发生器停止工作,模具型腔连接的静电发生器开始工作,因此彩印膜就被模具型腔内所吸附,机械手臂移开后,注塑机开始合模注塑生产,可制得模内贴印花膜一体成型的塑料制品,提高了塑料制品的品质,静电发生器吸附比较稳固,减少次品率,提高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可以将一叠彩印膜通过吹气管和底下的吸盘吸取进行分离输送,可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臂移动到卷膜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头和卷膜机构碰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头已经包裹住彩印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械手臂将模头移动到模具型腔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4所示,模内贴标的彩印膜置入装置,包括有塑料制品的成型模具1和由计算机程序操控的机械手臂2,机械手臂2由计算机控制可以做上、下、左、右、旋转、翻转等基本动作,机械手臂2的终端连接有用来吸附彩印膜7的模头21,模头21连接有静电发生器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伟霞,未经朱伟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8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恒应力节能型压力试验机
- 下一篇:循环式自动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