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7441.0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4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蔡佳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迈格机械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B29C45/2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8020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热流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
背景技术
PET俗称涤纶树脂,用PET做成的瓶子因具有强度大、透明性好、无毒、防渗透、重量轻、生产效率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应用。PET主要采取注射成型法加工,注塑成型是将热熔状态的塑料材料,由注塑成型机将其高速地注入模具内的密闭成型空腔中,等塑料材料固化后,将固化成型的塑料顶出,以获得致预定产品的方式。热流道技术是应用于注塑模浇注系统的先进工艺,所谓热流道成型是指从注射机喷嘴送往浇口的塑料通过加热的办法始终保持熔融状态,停机后不需要打开流道取出凝料,再开机时只需加热流道到所需温度即可再一次将熔融塑料注射到型腔。目前公知的热流道系统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热流道主体、封料针及温度控制器等辅助性零件构成,气缸推动封料针运动,控制熔融状态塑料注入型腔。但是采用该结构的缺陷是:注胶时封料针对流道内的热熔塑料产生一定的阻力,导致制得的PET塑料瓶胚壁密度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的技术方案,注胶时封料针对流道内的热熔塑料不产生阻力,制得的产品质量好。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流道主体内设置与进料口、出料口连通的热流通道,其特征在于流道主体中间设置限位孔,封料针滑动设置在限位孔内并伸出其前端与出料口对应配合,封料针后端部固定在封料缸的活塞杆上。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主体进料端与主流道体配合连接,流道主体内的热流通道与主流道体的主流道连通。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口为圆孔形结构,出料口为锥形结构。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流通道为与进料口、出料口连通的管状结构。
所述的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其特征在于流道主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该注塑模具热流道机构,结构简单、合理,注胶时封料针和热流通道内的热熔塑料不直接接触,对其不产生阻力,使制得的PET塑料瓶胚壁密度均匀,保障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道主体、2主流道体、3-封料缸、4-主流道、5-热流通道、6-封料针、7-限位孔、8-出料口、9-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流道主体1内设置与进料口9、出料口8连通的热流通道5,流道主体1中间设置限位孔7,封料针6滑动设置在限位孔7内并伸出其前端与出料口8对应配合,封料针6后端部固定在封料缸3的活塞杆上。流道主体1采用钢材等金属材料制成,其主体为管状结构,前端部设置出料口8。所述的进料口9为圆孔形结构,出料口8为锥形结构,热流通道5为与进料口9、出料口8连通的管状结构。所述的流道主体1进料端与主流道体2配合连接,流道主体1内的热流通道5与主流道体2的主流道4通过进料口9连通。
注胶时,热熔塑料从注射机喷嘴经进料口9进入热流通道5,或者从主流道体2的主流道4中直接进入热流通道5内,并通过加热的办法使热熔塑料在热流通道5内始终保持熔融状态,封料缸3工作,推动封料针6在限位孔7内滑动,控制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模具型腔内,封料针6和热流通道5内的热熔塑料不直接接触,对其不产生阻力,使制得的PET塑料瓶胚壁密度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迈格机械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台州迈格机械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74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片纺丝机螺杆
- 下一篇:一种瓷粉搅拌机用的翻转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