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房及基站空调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6666.4 | 申请日: | 2008-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487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明;饶风华;徐亚国;李太星;江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洪新 |
地址: | 3113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基站 空调 远程 集中控制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集中管理系统,尤其是通讯系统的户外机柜及基站使用的空调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机房及基站是通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通讯网络的形成和正常运行起着关键作用。由于机房及基站内的空间有限,温度容易受到外界太阳辐射和雨雪冰雹的影响;而通讯产品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设备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导致通讯质量下降。为此,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的机房增配了空调装置,以此来保证机房的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现有的机房及基站数量较多,而且均为无人值守;这些机房及基站的空调设备运行情况,室内温度控制情况需要随时掌握,只能派遣专人定时测量、定时检查;不但费力费时,工作效率低,投入成本较大,而且无法掌握机房及基站内温度及设备的动态情况,管理工作难以满足通讯事业发展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房及基站用空调系统的改进,该系统应可实时测量各个机房及基站内的温度数据、可实时操控各个机房及基站内空调装置以及节省能源的特点;并且工作效率高、运行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机房及基站空调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机房及基站内设置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机房及基站内还分别设置了空调控制单元,该空调控制单元包括测试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空调装置的红外遥控发射器以及控制器;空调控制单元通过转换器件接入PSTN公共电话网络,再通过转换器件接通监控中心的计算机,以实施对各个机房及基站内温度和空调装置的调控。
所述的转换器件是调制解调器或串口转换器。
所述的空调控制单元还设置有通用串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空调系统通过在各个机房及基站中分别设置一处或多处温度传感器采集机房的环境温度,对空调所处房间多点温度的上限、下限进行设定;在室温超过设定范围时,可以发出告警信号;并根据环境温度值通过红外遥控发射器实时调整空调装置的设置温度,最大限度节省空调的运转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还能储存机房空调的运行状态、机房环境温度、空调电流等数据;远程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定期收集与储存各个机房空调的运行数据与环境温度等数据,以供空调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空调运行情况的分析与处理,监控中心的计算机能够远程管理多达1024个机房及基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系统能够自动测量并控制各个机房及基站内的温度,使得监控中心能够实时掌握并调控各个机房及基站的温度状况,不但极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节省了原有人力巡查方式所需的支出,还在保证通讯设备运行的前提下显著节约了能源,明显降低了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机房及基站用空调集中控制管理系统,包括多个机房及基站内设置的空调装置,这些机房及基站内还分别设置了空调控制单元5,该空调控制单元包括测试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空调装置的红外遥控发射器以及控制器,空调控制单元通过转换器件4接入PSTN公共电话网络3,然后再通过转换器件2接通监控中心1的计算机,以实施对各个机房及基站内温度和空调装置的调控。
除了采用红外遥控发射器外,空调控制单元中还设置了通用串口,通过串口也可对空调装置进行调控。两种空调控制方式可由使用者选择其一采用。
所述空调控制单元中还设置有电流采样元件,并将采集数据定时发至监控中心。
所述的转换器件是调制解调器(PSTN Modem或ADSL Modem)或串口转换器。
所述的控制器配有微处理芯片及相关电路,由它来决定采集温度,发射遥控指令和传输数据。该控制器以及其它所有的元器件均可外购得到。
所述的控制器以及监控中心的计算机运行所需软件,可由普通软件技术人员编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集团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66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