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动式立体紧密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6556.8 | 申请日: | 2008-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68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光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爱萍 |
主分类号: | D01H5/72 | 分类号: | D01H5/72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剑宏 |
地址: | 312000浙江省绍兴县柯北***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立体 紧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纱机,具体而言是涉及一种细纱机的活动式立体紧密纺装置,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细纱机纺纱工序中,经牵伸的纱条以一定宽度并且在自由状态下离开前罗拉后,就立即被加工成纱线,此时在纱线的形成区域会形成一个纺纱三角区,由于纺纱三角区松散的纤维不能被很好的控制,从而使纱条外围的许多纤维须头会提前失散而不能集束,失散的纤维由于不能被抿入纱中而伸出纱外形成纺纱中出现的“毛羽”,严重影响了成纱质量,降低了纤维利用率。因此,须改善加捻前纱条的输送形态,即使纱条平行、伸直、紧密排列。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在牵伸部件中加装紧密纺纱结构。目前,用于细纱机的紧密纺纱结构主要有机械式和负压式两种,负压式紧密纺集束效果好,但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束效果好的活动式立体紧密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动式立体紧密纺装置,在细纱机的摇架上安装有下皮辊,下罗拉安装在摇架的下方紧压在下皮辊上,其特征在于:带手柄的保持架活动的安装于下皮辊上,集束件安装于保持架上,在集束件面向下皮辊的一端安装有磁钢,在集束件面向下罗拉的一端安装有磁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
在集束件朝向下罗拉的一面上开设有面向纱线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集束槽的槽顶宽,槽底窄,有利于纱线的集束,在集束槽的下部沿槽底延伸设有呈反向漏斗状的导纱槽。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束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细纱机上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于细纱机上断纱时的打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在细纱机的摇架8上安装有下皮辊1,下罗拉2安装在摇架的下方紧压在下皮辊1上,带手柄10的保持架3活动的安装于下皮辊1上,集束件5通过轴6安装于保持架3上,在集束件5面向下皮辊1的一端安装有磁钢4,在集束件5面向下罗拉2的一端安装有磁钢7,结合图3所示,在集束件5朝向下罗拉6的一面上开设有面向纱线9到来方向呈漏斗状由宽到窄的集束槽11,集束槽11的槽顶(纱线进入部)宽,槽底窄,有利于纱线的集束,在集束槽11的下部沿槽底延伸设有呈反向漏斗状的导纱槽12。
请再结合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于细纱机的下罗拉2旋转,会带动压紧在下罗拉2上的下皮辊1同步旋转,在下罗拉2与下皮辊1的作用下,纱线9被牵伸,并由牵伸区的输出端进入到集束件5的集束槽11内,在集束槽11作用下被集束,最后通向集束槽11的输出端处的握持点,被细纱机锭子加捻,变成细纱,再经过握丝点后绕入锭子中的纡子上,完成立体紧密纺纱的工艺过程。而当出现断纱的情形时,只需要扳动手柄10,将整个紧密纺装置沿下皮辊1逆时针拉起,如图5所示,这样就可以方便地清理断纱,清理完毕后,只需向下拉动手柄,即可使紧密纺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束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爱萍,未经朱爱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65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螺丝组件及具有防盗螺丝组件的电子装置
- 下一篇:热处理台车炉侧密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