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排放中流速的测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65812.1 | 申请日: | 2008-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98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韩双来;陈开来;王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P5/14 | 分类号: | G01P5/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52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排放 流速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的流速测量,尤其涉及一种烟气排放中流速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都需要测量烟道内烟气的流速。一种常用的流速测量装置,包括全压管、静压管和差压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两个端口分别通过全压管、静压管与烟道连通,从而得到动、静压差值,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流速比例电流(4-20mA),从而得到烟道内烟气的流速。
上述流速测量装置有如下不足:
1、只能人工调零:调零时需要打开装置外壳,连通差压变送器的两个端口来进行调零。
2、调零难度高:流速测量装置通常安装在烟囱的中上部,高度超过30m,需要工程人员爬高才能完成调零。
3、不能实时调零,这会带来不利后果:一旦调零不及时,会影响仪表的测量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实时、自动调零,且调零容易的烟气排放中流速的测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烟气排放中流速的测量装置,包括全压管、静压管和差压变送器,差压变送器的两个端口分别通过所述全压管、静压管与烟道相连通;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标定阀,标定阀的两端分别通过气体管路与所述差压变送器的两个端口相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测量装置还包括取样阀,所述取样阀设置在全压管或静压管上。
作为优选,所述差压变送器的两个端口还分别通过气体管路、阀门与反吹气源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自动调零:通过远程控制打开标定阀、关闭取样阀即可。
2、调零容易:工程人员无需爬高,只需远程控制标定阀打开、关闭取样阀即可完成调零。
3、可实时调零,工程技术人员只需稍加控制即可调零。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流速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流速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中流速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等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说明,是本实用新型几种比较好的应用形式,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在以下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烟气排放中流速的测量装置,应用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所述测量装置包括全压管2、静压管3、差压变送器5、标定阀6。
差压变送器5的两个端口分别通过全压管2、静压管3与烟道1相连通。
标定阀6的两端分别连通差压变送器5的两个端口。
上述测量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关闭标定阀6,差压变送器5读取动、静压差值,并将其转换成相应的流速比例电流(4-20mA),得到流速的参数。
当差压变送器5需要调零时,打开标定阀6,差压变送器5的两个端口处的压力相同或接近相同(由于标定阀6由很短的管路跨接在差压变送器5两端,差压变送器5测得的压力是动、静压压差的很小一部份),从而可以对差压变送器5进行调零操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烟气排放中流速的测量装置,应用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全压管2上设置取样阀4,进一步提高调零操作的精度。
上述测量装置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测量时打开取样阀4,在调零时关闭取样阀4。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一种烟气排放中流速的测量装置,应用在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中,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还包括反吹装置:差压变送器5的两个端口分别通过阀门11、12以及气体管路与反吹气源连通。
上述测量装置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全压管2、静压管3内沉积有烟尘,甚至会堵塞管道,此时需要反吹管道内的烟尘。打开取样阀4以及阀门11、12,反吹气源提供的气体吹扫管道内的烟尘,将烟尘吹到烟道1内。
上述实施方式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如所述取样阀还可以设置在静压管上,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是,在差压变送器的两端口间连接标定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任何形式的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杭州聚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5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椅底盘背锁定控制机构
- 下一篇:一种带套箍的陶瓷制品包装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