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玻璃水水淬器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65630.4 | 申请日: | 2008-10-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1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毓强;曹国荣;张志新;薛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巨石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5/16 | 分类号: | C03B5/1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红 |
| 地址: | 3145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玻璃水 水淬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玻璃水水淬器,属于玻璃窑炉排放玻璃水所用的一种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玻璃行业的窑炉建设中,需要建立一个较大的放玻璃水水池和玻璃水沟,这样不但要占用较大的厂区面积,同时也增加了建设费用,如一座400T/D的玻璃窑炉所配备的玻璃水池的费用近100万。且目前玻璃窑炉使用寿命均较长,有些窑炉的寿命甚至可以达到10年以上,这就导致玻璃水池长时间闲置,利用率及其低下;另一方面,玻璃水由窑炉放到水池后,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工进行搬运,费时费力。玻璃块从水池清理出来后,为了便于使用,还要进行二次加工,对玻璃块进行破碎、筛分、水洗等,在这些加工过程中,容易掺入杂质,使玻璃受到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的新型玻璃水水淬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玻璃水水淬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夹层、输送管口和进水管口,所述本体中空,且本体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夹套,该夹套与本体之间开有数个通孔;所述本体的一端固定有输送管口,另一端固定有夹层,该夹层与本体中空部分相接触的面上开有数个喷水孔;所述输送管口固定在本体上,所述夹套和夹层上均固定有进水管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喷水管口,所述本体中设置有夹层的一端固定有喷水管口,且该喷水管口穿过夹层,所述本体的另一端固定有输送管口。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喷水盖,所述喷水盖盖在本体顶部的开口上,该喷水盖中空,所述喷水盖与本体中空部分相接触的面上开有数个通孔,所述喷水盖上固定有进水管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将玻璃窑炉放出的玻璃水通过冷却处理后形成颗粒均匀洁净的玻璃粒,玻璃粒的颗粒大小在1cm3左右,并通过管路输送到预定的场地,破碎后的玻璃粒很干净,产品不会受到污染,不需二次加工便可直接使用,从而保证玻璃产品的质量,省去传统清理玻璃水池等加工程序,从而达到省时省力省费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代替了放玻璃水的水池和玻璃水沟,在玻璃窑炉建设过程中,不用考虑建设玻璃水池和玻璃水沟,可以节省厂区占地和建设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B—B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A—A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本体1、夹层2、喷水盖3、输送管口61、夹套进水管口62、夹层进水管口63、喷水盖进水管口64和喷水管口65。其中本体1中空,在本体1上设置有本体开口11和夹套12,夹套进水管口62焊接在夹套12上,夹套12与本体1之间开有数个夹套通孔71。喷水盖3盖在本体1的开口11上,但本体1的开口11还有一部分暴露在外面,窑体内的玻璃液就直接从暴露在外面开口11进入本体1内的中空部分,喷水盖3也是中空的,在喷水盖3与本体1的中空部分相接触的面上开有数个喷水盖通孔73,喷水盖进水管口64焊接在喷水盖3上。夹层2焊接在本体1的右端,夹层2上开有数个夹层通孔72,夹层进水管口63焊接在夹层2上。输送管口61焊接在本体1的左端,喷水管口65焊接在本体1的右端,且喷水管口65穿过夹层2。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在夹套进水管口62、夹层进水管口63、喷水盖进水管口64和喷水管口65上均接上水管,并将水管连到高压水源上,这样一来,外界的水就会经过本实用新型的夹套通孔71、夹层通孔72、喷水盖通孔73和喷水管口65而喷到本体1的中空部分。窑体内的高温玻璃液流出后,从本体1的开口11进入本实用新型,高温玻璃液在从夹套通孔71、夹层通孔72、喷水盖通孔73和喷水管口65中喷出的水的作用下,瞬间冷却并凝固成玻璃块。由于接进本实用新型水管的水源为高压水源,故将凝固的玻璃块击碎,且将击碎后的玻璃块通过连在输送管口61上的输送管而输送到预定的场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巨石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巨石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56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击试样缺口拉床
- 下一篇:带有铸造联接筋条的模块化电动机壳体或发电机壳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