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弓壳圆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4749.X | 申请日: | 2008-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206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龙;杨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兴龙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B23Q7/00;B23Q3/0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阳建中 |
地址: | 318000浙江省台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弓 壳圆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的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是对眼镜上的弹弓 壳进行加工的装置或结构。
背景技术
眼镜上的镜框与镜腿间的活动连接处可采用弹弓壳进行连接,而 弹弓壳的外形在加工中,需要用到圆角、铣背等工序,使得弹弓壳外 表美观、表面光滑过度;此前,这项工作大多由人工手动作业完成, 不仅费时费力且直接影响了弹弓壳的生产效率,不利于弹弓壳生产的 自动化;另据市场调查并检索中国专利文献,也未发现有自动化加工 弹弓壳的圆角装置问世。
实用新型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弹弓壳圆角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弹弓壳圆角装置,它由弹弓壳的送料块与定位块配合组 成,所述送料块上设置有进料口,由进料口置入的弹弓壳搁置于送料 槽内,所述送料槽与定位块的进料槽孔匹配对接,所述进料槽孔与顶 杆槽相连通,所述定位块上的顶杆槽前端下方设置有垫块通孔,从垫 块通孔插入的垫块上平面与顶杆槽底面重合,从而由垫块上平面提供 弹弓壳加工平台,所述定位块的垫块通孔上方设置有弹弓壳上压槽 口,可通过上压槽口向下压紧并固定弹弓壳,弹弓壳头部为待加工圆 角部位。
如上所述的弹弓壳圆角装置,所述定位块上连接有盖板,盖板从 定位块侧面盖合顶杆槽和上压槽口。
如上所述的弹弓壳圆角装置,所述盖板从定位块侧面盖合顶杆槽 和上压槽口后,位于垫块上的弹弓壳可露出弹弓壳侧面,可从所述弹 弓壳侧面压紧。
如上所述的弹弓壳圆角装置,所述送料块与定位块配合后固定在 第一工作台上,第一工作台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顶杆槽 正前方,由限位块和顶杆槽内的顶杆从弹弓壳前后两端夹紧弹弓壳。
如上所述的弹弓壳圆角装置,所述第一工作台上与垫块通孔下方 对应处设置有卸料溜道。
如上所述的弹弓壳圆角装置,所述送料槽截面与弹弓壳纵截面相 配合。
如上所述的弹弓壳圆角装置,所述顶杆槽截面与弹弓壳横截面相 配合。
如上所述的弹弓壳圆角装置,所述第一工作台与安装有铣刀的第 二工作台均固定在基板上,铣刀刀口与弹弓壳头部配合切削,铣刀刀 口位置可在第二工作台上平移并微调。
经以上设置后的弹弓壳圆角装置,其工作过程是:弹弓壳通过机 械手从进料口喂入送料块的送料槽内,通过第一气缸轴输送到定位块 的顶杆槽内,第二气缸轴将垫块从定位块的垫块通孔插入,再通过第 三气缸轴顶入到定位块前端与第一工作台上的限位块相配合处并搁 置在垫块上,安装在第一工作台上的第四气缸轴从弹弓壳侧面压紧弹 弓壳,安装在第一工作台上的第五气缸轴从上压槽口伸入并压紧弹弓 壳后半部分,位于第二工作台上的铣刀向弹弓壳头部位移,作圆角切 削动作,完成弹弓壳圆角工序后,第一至第五气缸轴作回复动作,此 时第二气缸轴的垫块回复使得位于垫块上的弹弓壳失去支撑,通过卸 料溜道而自动滑落。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弹弓壳手动加工圆角所存在的效率低的缺陷, 为弹弓壳的圆角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提供了一种实用装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变换角度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定位块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送料块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见附图1至附图5:
提供一种弹弓壳圆角装置,它由弹弓壳的送料块21与定位块22 配合组成,所述送料块21上设置有进料口211,由进料口211置入 的弹弓壳搁置于送料槽212内(见附图5所示),所述送料槽212与 定位块22的进料槽孔221匹配对接(见附图4所示),所述进料槽孔 221与顶杆槽222相连通,所述定位块22上的顶杆槽222前端下方 设置有垫块通孔224,从垫块通孔224插入的垫块251上平面与顶杆 槽222底面重合,从而由垫块251上平面提供弹弓壳加工平台,所述 定位块22的垫块通孔224上方设置有弹弓壳上压槽口223,可通过 上压槽口223向下压紧并固定弹弓壳,弹弓壳头部为待加工圆角部 分。
所述定位块22上连接有盖板23,盖板23从定位块22侧面盖合 顶杆槽222和上压槽口2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兴龙,未经杨兴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47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