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茶叶采摘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4511.7 | 申请日: | 2008-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33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1 |
发明(设计)人: | 石柏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柏山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A01D46/2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258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叶 采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采摘机,属于采茶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从80年代起,炒制茶叶逐渐由手工向机械炒制发展。由于炒制效率的提高,导致鲜叶供不应求,采摘工序成了难关,采摘效率亟待提高。传统的茶叶采摘需要人工进行,虽然选择的鲜叶较大小为均匀、完整性好,但采摘效率非常低,不能及时大量采摘,不仅无法满足机械炒制的需求,而且还会错过采摘季节,导致大面积的嫩茶变成老叶,降低甚至失去经济价值。目前的采摘机通常为燃油驱动机构带动刀片进行剪切,产量及效率较传统采摘大幅提升,然而这种驱动方式震动较大,刀片尺寸大,在振动情况下,很难在茶树的茶蓬上选择规格适中的鲜叶,操作较难控制,以至于造成大量断叶,导致机械采摘茶叶大小不一、品质普遍较低,不能用于采摘品质要求高的名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振动幅度小、便于选叶控制、采摘质量高、尤为适合采摘名茶的茶叶采摘机。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茶叶采摘机,包括一组相互配合的刀片,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片刀片架设在支撑框上,一开口位于刀片下方的茶兜连接在支撑框上,所述的刀片末端与驱动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为直流电机,直流电机通过导线连接有电瓶。采用直流电机并用电瓶供电,有效解决了燃油驱动机构带来的振动问题,可方便的选择大小合适的鲜叶进行采摘,采摘的鲜叶均匀一致、叶片完整,采摘质量明显提高,尤为适合采摘高级名茶,而且电瓶供电,采摘机重量轻,携带方便。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补充,可以增加如下技术特征或其组合:
所述的一组刀片均呈带有锯齿的长条状,两片刀片均架设在支撑框上。这种设置方式的刀片相互平行相向往复运动,即可将置于锯齿间的鲜叶剪切下来,收集到茶兜中。
所述的一组刀片一端相互铰接呈剪刀状,其中自由摆动的刀片末端与传动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将直流电机的动力传递到自由摆动的刀片上,使其以铰接处为中心往复摆动,不断地与架设在支撑框上的另一边刀片合拢、张开,剪切鲜叶。
所述的刀片有效长度为30-300毫米。较小规格的刀片长度采摘面积小,很适合由于鲜叶生长速度不一致、茶树茶蓬形状不规则的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选择大小合适的叶片进行采摘或者选摘,有助于提高采摘质量。
所述的支撑框成U型,其转弯处包覆有柔性材料。支撑框也可以便于手握持,不同的采摘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位置握持,保持机体平衡,便于操作。
所述的支撑框后方设有平行于刀片的L型管形手柄。亦供采摘人握持,保持机体平衡,便于控制刀片剪切位置。
所述的直流电机后方连接有手柄,一开关设置于手柄上。供采摘人另一只手握持,保持机体平稳工作,有助于选择合适鲜叶进行采摘,开关设于手柄上便于控制直流电机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直流电机驱动小型刀片剪切鲜叶,工作时振动幅度小,采摘面积小,便于控制机体选择合适大小的鲜叶进行采摘,嫩茶叶片完整性好,既弥补了传统手工采摘效率低的缺陷,又提高了采摘鲜叶的质量,尤为适合采摘高级名茶,不同的采摘人均能舒适地握持,机体轻,便于携带,适合野外长时间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片,2、传动机构,3、直流电机,4、电瓶,5、手柄,6、开关,7、管形手柄,8、支撑框,9、茶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茶叶采摘机,包括一组相互配合、带有锯齿的长条状的刀片1,两片刀片均架设在U型支撑框8上,刀片1有效长度为30-300毫米。一开口位于刀片下方的茶兜9连接在支撑框8上,支撑框8后方设有平行于刀片的L型管形手柄7。刀片末端与驱动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机构2,驱动机构为直流电机3,直流电机3通过导线连接有电瓶4。直流电机3后方连接有手柄5,一开关6设置于手柄5上。支撑框8、管形手柄7转弯处包覆有柔性材料。手柄5上亦可保护柔性材料,便于握持。
刀片组还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组刀片1末端相互铰接呈剪刀状,其中自由摆动的刀片末端与传动机构2连接。
使用时,可这样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柏山,未经石柏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4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合收割机手自一体化负荷反馈调速装置
- 下一篇:一种IGBT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