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火纤维制品成型专用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3619.4 | 申请日: | 2008-09-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66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2 |
发明(设计)人: | 姚志刚;姚志繁;姬茂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志刚 |
主分类号: | D06N7/00 | 分类号: | D06N7/00;B27N3/00;B27N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322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火 纤维制品 成型 专用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耐火纤维制品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内孔的旋成体形状的耐火纤维制品的成型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造耐火纤维制品时,通常是采用真空吸滤成型工艺,传统方法是:吸滤用负压源——模具组合中,负压源在下,中间衬隔一层吸滤孔网,最后配用模具;其工艺过程是:以耐火纤维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的结合剂制成混悬液料浆,自上而下灌注入模具中,溶剂水经真空吸滤分离,耐火纤维混合料被吸附在一定形状的模具内,干燥后可制出毡、板及不同形状的异形制品。考虑到传统方法生产出来的制品存在纤维交织结构性差、硬度不均匀等缺点,因此,公开号为CN1124192C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耐火纤维制品真空反吸成型工艺”,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负压源在上,模具吸料口向下浸入料液中吸滤成型,真空吸滤区采用多腔多段分布式设置,并且吸滤网也采用多层叠加设置,以此来使负压区的分布均匀合理,杜绝纤维交织结构性差、硬度不均匀等缺点,提高制品整体结构性能和表面平整度。
但是,上述方法主要适合于毡、板类的耐火材料制品,无法用于制造管状或者节能罩等具有较大内孔面和外周面的旋成体形状的耐火制品,其主要问题在于吸附不均匀和脱模困难。因此,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新的耐火纤维制品成型方法,采用旋转模具,在模具的吸附面上浇淋耐火纤维混悬液料吸滤成型,通过人为选择浇淋位置并及时调整这样可以确保纤维吸附交织均匀;成型品的内孔面依赖于模具的吸附面成型,成型品的外周面通过压辊的外周面滚压成型,这样保证了成型品的外形规格;在压辊的压力下正反转模具可以方便的实现成型品松模,避免了传统方法脱模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即是用于实施上述方法的专用设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火纤维制品成型专用设备,可以在旋转模具的同时,将模具上的吸气通道与真空泵连通从而可以进行吸滤成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耐火纤维制品成型专用设备,包括与模具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与模具上的吸气孔连通的吸气通道,该吸气通道与滤水箱连通,滤水箱与真空泵连接,所述转轴与电机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转轴转动设置在转轴座上,转轴座内设有与所述转轴上的吸气通道连通的密封腔,该密封腔与滤水箱连通。这样不仅可以为模具及转轴提供良好的支撑,还可以确保转轴上的吸气通道与真空泵有效连通并密封良好。
上述转轴通过变速箱与电机连接。
作为优选,上述滤水箱上设有放水龙头,放水龙头下方放置水槽。将溶剂水收集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可以有效保证所述的旋成体吸滤成型方法的实施,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用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耐火纤维制品成型专用设备,包括与所述模具2连接的转轴3,所述模具2上的吸气孔通过设在转轴3上的吸气通道13与滤水箱8连通,滤水箱8与真空泵10连接,所述转轴3通过变速箱7与电机11连接;上述转轴3通过轴承6转动设置在转轴座4上,转轴座4内设有与所述转轴3上的吸气通道13连通的密封腔12,该密封腔12与滤水箱8连通,所述转轴3通过密封圈5与转轴座4密封连接;上述滤水箱8上设有放水龙头,放水龙头下方放置水槽9;所述电机11、变速箱7和转轴座4安装在机架14上。
加工制造时,模具2螺纹连接在转轴3前端,所述模具2上设有吸附面,吸附面上分布有若干个与转轴3上吸气通道13连通的吸气孔,与模具2配合滚压的压辊1设于模具2一侧,依照如下步骤:
1)浇淋——所述模具2正转,打开真空泵10,将调配好的耐火纤维混悬液料浆浇淋在模具2的吸附面上;其中,耐火纤维混悬液料浆中的溶剂水通过真空吸滤分离,耐火纤维混悬液料浆中的耐火纤维混合料吸附在模具2的吸附面上;
2)成型——经过多次浇淋耐火纤维混悬液料浆,耐火纤维混合料在模具2的吸附面上堆积,并通过压辊1的滚压形成一定外形;
3)松模——成型后,关闭真空泵,继续保持压辊1滚压,所述模具2正转、反转若干次,直至成型品与模具2松脱;
4)脱模——所述模具2停止转动,所述压辊1与成型品分离,将成型品从模具2上取下。
其中,所述模具2的吸附面可以由一层或者多层滤网构成;所述模具2内部也可以采用多腔多段式结构的吸气通道,所述吸气孔通过该吸气通道与所述转轴3上的吸气通道13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志刚,未经姚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36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密封、无噪音叠压给水设备
- 下一篇:支脚座为插接式的烫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