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3582.5 | 申请日: | 2008-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63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沈功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功达 |
主分类号: | H02K7/06 | 分类号: | H02K7/06;F16H25/20;G05D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00浙江省宁波市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推杆 电机 极限 位置 自动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控制机构,具体提供一种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直流推杆电机,其开关的原理如下:当开合触点按下时,上触点与下触点(银质触点)闭合;此时为导通状态。在上下触点闭合的瞬间产生热量,且银的熔点又较低,所以上下触点极容易熔合或结碳,另外簧片本身弹力较弱,开合触点的上弹力也是由簧片的作用下运动。由于两银触点长期处于闭合(死点)状态,而弹簧片则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因此,它在短期内故障率是较少,但如果在长时期闭合情况下,就会常常因为开关触点不能及时复位从而导致开关失灵,进而使得机器死机,目前的解决方法存在工艺上过于复杂,或者成本提高幅度较大且涉及面广,可靠性不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安全稳定的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一端设置有直流电机,所述直流电机通过涡轮连接导管另一端的推杆,所述推杆连接伸缩丝杠,所述导管与推杆之间设置有导套,所述导管内壁设置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其在导管上开一条凹槽,设置了两个钭面。在行程设计中略增加(一般2个毫米)行程,避免或减少了极限位置使用,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安全稳定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导管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的导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下面给出一个最佳实施例:
一种直流推杆电机推杆的极限位置自动控制机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导管2,所述导管2一端设置有直流电机3,所述直流电机3通过涡轮4连接导管2另一端的推杆4,所述推杆4连接伸缩丝杠5,所述导管2与推杆4之间设置有导套6,所述导管2内壁设置有凹槽7。
伸缩丝杠5逆时针转动时,在螺母的作用下推杆4向左端移动;当螺母移动到原设定行程位置时,行程挡块正好与导套6端面接触,导套6的尾部是嵌入导套6内壁的。
螺母向左端移动使行程块抵住导套6,带动导管2作轴向移动;当导管2向左移动到预定位置时,由于导管2内壁上的凹槽7的钭面对微形限位开关1的作用,及时切断电源推杆4,就停滞在预期的设计位置。
伸缩丝杠5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根据以上原理,推杆4作反方向移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功达,未经沈功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35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