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降电梯曳引带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63492.6 | 申请日: | 2008-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46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 发明(设计)人: | 葛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葛文国 |
| 主分类号: | D07B1/16 | 分类号: | D07B1/16;D07B1/06;B66B7/06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洪长 |
| 地址: | 315040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电梯 曳引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电梯的曳引带结构,是一种升降电梯曳引带。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行业的曳引机大多采用钢丝绳牵引。由于钢丝绳直径较大,其对应的曳引轮直径、曳引机需随之增大,才能有足够的力矩和牵引力来提升轿厢,这样增加曳引机制造成本和建筑空间的占用。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年来推出了芯部镶嵌多根钢丝绳,外部包覆具有耐磨、高摩擦系数特性橡塑材料的曳引带。这些曳引带呈扁平状,在多带运行时,由于曳引带向游动可能引起干涉甚至重叠。如中国专利文献中披露的专利,申请号200580035650.9,公开日2007年9月24日,发明名称“具有作为承载机构的扁平皮带的电梯”,扁平皮带的一面设有数个导向槽,皮带轮设有对应的导向肋。但是,当扁平皮带另一面的平滑面与导轮相接触时,扁平皮带在导轮上容易发生轴向游动。同时,由于导向槽与导向肋的数量不一致,传动时导向槽侧面受到附加剪切力,影响曳引带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不足,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升降电梯曳引带,使其解决现有扁平状曳引带结构欠完善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升降电梯曳引带,这种升降电梯包括曳引带、曳引机、导轮、轿厢、平衡重块,曳引带的两端与固定体连接固定,曳引带的中段与曳引机、导轮组成联动机构,通过曳引机、平衡重块带动曳引带在曳引轮和导轮内传动来带动轿厢作垂直升降运动。曳引带内设置多股钢丝绳,钢丝绳与钢丝绳之间等距平行设置;钢丝绳包覆具有耐磨、高摩擦系数特性的橡塑材料。其设计要点是钢丝绳包覆的橡塑材料两侧面呈对称的圆弧,圆弧个数与钢丝绳股数相等同,钢丝绳与橡塑材料连为一体。曳引带内的钢丝绳由多根钢丝线编捻而成,曳引带两侧面的圆弧或采用不同厚度,如图2所示,避免曳引带与曳引轮接触面产生的相对滑动,产生磨损,降低使用寿命。
所述的橡塑材料圆弧的半径大于一股钢丝绳与相邻一股钢丝绳之间50%的间距。
所述的导轮、曳引机的曳引轮设有与曳引带圆弧相对应的圆弧,导轮、曳引轮的圆弧半径≥曳引带圆弧半径。曳引带紧贴曳引轮、导轮上传动,并防止曳引带在曳引轮、导轮上的轴向游动。
所述的导轮和曳引机的曳引轮的圆弧为径面的内圆弧。曳引轮、导轮的圆弧与曳引带的橡塑材料圆弧相对应,曳引带在曳引轮、导轮的圆弧内传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传动安全性、稳定性好,减少了钢丝绳、电机、曳引轮的材料成本,以及电机、曳引轮在建筑物内空间的占有,适用于升降电梯曳引带的使用以及升降电梯的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曳引带包覆的橡塑材料上、下厚度相同。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曳引带包覆的橡塑材料上、下厚度不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效果示意图。
以上附图序号及名称:1、曳引带,101、钢丝绳,102、橡塑材料,2、曳引机,201、制动器,202、前支承,203、转轴,204、承重轴承,205、后支承,206、电机,211、曳引轮,212、电机轴,221、转子,222、定子,223、端盖,224、轴承,225、编码器,3、导轮,4、轿厢,5、平衡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以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装配为例。如图1、图2所示,曳引带由多股钢丝绳101包覆橡塑材料102构成。钢丝绳由经加捻的高强度细钢丝绞织而成,多根钢丝绳在曳引带内成等距离布置;外包橡塑材料具有高耐磨和高摩擦系数的特性,其外两侧面呈对称的圆弧,该圆弧的半径大于钢丝绳之间50%的间距。如图3所示,将曳引带一端固定,通过两个(或一个)导轮3,经曳引机2的曳引轮211,通过另一个导轮,最后将曳引带另一端固定。曳引机一侧的导轮悬挂平衡重块5,另一侧的导轮悬挂轿厢4。当曳引机带动曳引轮转动时,曳引带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带动其悬挂的轿厢和平衡重块作垂直升降运动,完成轿厢内重物或乘客的垂直运输任务。由于曳引带的厚度较薄,其内镶的钢丝绳为细钢丝绳,因此曳引轮、电机206体积不需要较大,即可有足够的力矩和牵引力来提升轿厢。导轮、曳引轮的圆弧为径面的内圆弧,曳引带两侧面的圆弧与曳引轮、导轮的对应圆弧,不需任何附加装置即可有效防止曳引带在轴向游动。同时,曳引带的长度方向的拉力转化为指向钢丝绳的向心力,该向心力沿带宽方向的分力限制曳引带的轴向游动,且不增加额外的附加剪切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葛文国,未经葛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3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