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强酸性介质反应釜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63073.2 | 申请日: | 2008-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91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 发明(设计)人: | 梁英标;郑宝钱;景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科利化工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2 | 分类号: | B01J19/02;B01J19/18;B01F7/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润体 | 
| 地址: | 311215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酸性 介质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金属强酸性介质反应釜等结构的改良。
背景技术
以往在氯化聚乙烯行业主体反应釜是采用的搪瓷釜,而且国内的能够生产适合氯化聚乙烯市生产的最大体积在22m3左右,若从国外进口40m3搪瓷釜,存在价格昂贵,出现破损时检修复杂等不利因数。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搪瓷反应釜(授权公告号:CN 2169472Y),其由人孔盖、中腰、釜底所组成,原搪瓷反应釜上的进料口,观察口,蒸汽进、出口,放料口等的位置均不变,只是把原釜身分为中腰与釜底,釜底上分别设蒸汽进、出口,将中腰与釜底分开之后用法兰盘结构相连接。中国专利还公开了一种外夹套分为上下两部分的反应釜(授权公告号:CN 2933555Y),其由人孔盖、釜身组成,釜身有夹套、外夹套、内壁,釜底由出料口,夹套内由隔板,隔开形成上夹套内室和下夹套内室,上室设置加热或冷却介质输入输出口,下室设置输入输出口;该实用新型是应用于蒸馏釜或搪瓷反应釜或搪瓷蒸馏釜。但这两种反应釜都是由搪瓷制成,因此其容积较小,无法满足大生产量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强酸性介质反应釜,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反应釜都是由搪瓷制成,因此其容积较小,无法满足大生产量的需要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强酸性介质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顶部通过上夹套连接有上封头,釜体底部设有出料口,釜盖上开有人孔以及进料管口,釜体内部通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连接有若干搅拌叶,釜体外部设有下半管夹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釜体的直径为2000~3500mm。釜体的身部开有若干可通加热或冷却介质的通口,釜体的底部可设有出料口。上封头与釜体之间可通过法兰连接。搅拌叶在搅拌轴上可分为多组,每组的间距都相同,并且每一组都是对称设置的两个或者四个搅拌叶。
作为优选,所述的釜体的容积为55m3。容积进一步的放大,单釜的产能有很大的提高
作为优选,所述的釜盖为TA9/16MnR复合金属釜盖。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夹套为Ta/Zr/TA2/16MnR复合金属上夹套。
作为优选,所述的釜体为Zr/TA2/16MnR复合金属釜体。
由于金属的传热效果比搪瓷要理想很多使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体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在电和蒸汽的单耗方面有大幅度的下降。
作为优选,所述的搅拌叶为TA9/16MnR、Ta/Zr/TA2/16MnR或Zr/TA2/16MnR复合金属搅拌叶。搅拌器采用特种金属,搅拌强度大幅度的提升,氯化反应更为均匀,产品的颗粒更细,产品的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反应釜都是由特种金属复合,因此可以制造容积较大的反应釜,可以满足大生产量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传热效果较好,能耗较小,生产的产品颗粒更细、品质较好。结构简单、合理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例的金属强酸性介质反应釜,如图1,有一个Zr/TA2/16MnR复合金属制成的釜体1,釜体1的直径为3400mm。釜体1顶部设有Ta/Zr/TA2/16MnR复合金属制成的上夹套2,上夹套2上部连接有一个TA9/16MnR复合金属制成的上封头3,上封头3上开有人孔4以及进料管口8,釜体1底部设有出料口9。釜体1上设有下半管夹套7与可通加热或冷却介质的通口,釜体1内部通有搅拌轴5,搅拌轴由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上连接有三组搅拌叶,三组搅拌叶在搅拌轴上均匀分布,并且最上面两层为两个搅拌叶,下面两组搅拌叶每组搅拌叶为对称四个搅拌叶设置6。整个金属氯化釜的容积为55m3。
使用时,将待反应的物料通过上封头3上的进料管口8放入釜体1内。再通过釜体1上的通口通入加热或冷却介质。搅拌轴5进行旋转,搅拌叶6在釜体内部搅拌物料,使得物料能够充分进行氯化反应。待反应结束后,产物可通过釜体1底部的出料口9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科利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科利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30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