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多功能远程诊疗临床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2742.4 | 申请日: | 2008-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914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发明(设计)人: | 江祝兵;刘松林;陈茂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邦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A61B19/00;H04B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 辉 |
地址: | 310012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多功能 远程 诊疗 临床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临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多功能远程诊疗临床终端。
背景技术
在医疗领域中,尤其在处理破坏性自然灾害、突发灾难、紧急疫情、意外事件等应急情况下,一般前方医疗卫生体系受到严重破坏或灾区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医护人员的医疗知识和技能有限,不能适应当地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目前国内开发的各种远程诊疗临床设备,均不能实现在移动环境中将患者的患处图像、临床信息以及医疗设备的详细数据实时传输到后方专家医院或应急指挥中心,这难以为后方医疗专家组提供准确、实时、动态的诊疗依据,从而导致不能尽快地抢救危重病人;也不能使得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掌握和了解现场状况,从而导致不能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现场紧急情况得到有效控制。
上述情形也经常发生在日常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急救中。由于危重症具有多学科性的、综合性的、边缘性的特点,病人病情危重,紧急多变,死亡率高,风险大,技术复杂,当地医院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有限,完全依靠电话或传真等简单通讯方式不能准确及时地将患者的病情详实描述给远程支撑的专家医院,从而导致对患者病情的延误,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远程诊疗临床设备不能将患者的详实病情实时传输给远程支撑的专家医院或应急指挥中心,导致延误患者病情或应急救援效率不高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机动性能和移动通讯性能的多功能远程诊疗临床终端,具备实时的音视频互动交流功能和多样性的数据传输通道,该终端不仅能将患者的详实病情实时传输给远程支撑的专家医院,通过实时互动的音视频交流和探讨,专家医院的专家可远程指导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同时,在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该终端能将现场信息实时采集并传输至应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通过与前方工作人员的实时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前方情况并共同讨论应急救援方案,快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应急救援方案的贯彻力度,减少前方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多功能远程诊疗临床终端,包括摄像装置、显示装置、支架、操作平台、主箱体和脚轮,主箱体上方设有操作平台,主箱体底部由底座支撑,底座下安装有脚轮,支架与主箱体相连接,摄像装置与显示装置分别固定在支架的顶部和中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摄像装置通过摄像装置固定器固定在支架顶端;显示装置通过显示装置固定器固定在支架中部,显示装置固定器内设有球型滚轴,达到显示装置可上下左右调节方向的目的;摄像装置及显示装置的电源连接线、数据连接线与控制线均通过支架内部分别连接到主箱体内,其中摄像装置的控制线以RS232的接口方式与控制器连接,达到可通过国际互联网(Internet)远程控制摄像装置的目的。
上述操作平台上安装有音量调节器、键盘和触摸板。
上述主箱体内部结构自顶向下分为4层,第1层设有抽屉、音箱,其正面设有音频输出孔,背面设有电源开关,四周设有推手;第2层设有控制器;第3层安装有通讯装置,包括无线网络通讯装置和无线音频通讯装置,以达到移动通讯的目的,其背面设有摄像装置复位器和自动收线器,当摄像装置处于电路保护时,摄像装置复位器可重新复位摄像装置;第4层安装有UPS不间断电源,当终端在移动过程中时提供供电。
主箱体侧面设有散热风孔,并安装信息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多样性的数据采集传输通道,能实时采集并传输患者的详实病情。通过通讯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获取医院信息系统的各类患者临床检验和诊断信息,而且能通过信息面板上的各类信息接口采集和传输其他数据来源的患者病情,并可通过摄像装置采集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监护仪、呼吸机等实时动态的生命体征波形和数据。这为远程支撑的专家医院的专家提供了实时、准确、详实、动态的诊断依据,为专家的远程诊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2、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时的音视频交互功能。通过实时的互动交流,远程医学专家不仅可以异地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专业的治疗和护理,而且可以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病史和生活习惯,可以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邦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邦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27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的矫正治疗装置
- 下一篇:一种搓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