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纤油剂上油仪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2679.4 | 申请日: | 2008-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5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傅佳亚;赵梅;黄年彬;叶飞荣;沈周峰;秦锦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0 | 分类号: | G01N33/3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张建青 |
地址: | 311215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化纤 上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化纤油剂上油仪,适用于实验室内模拟及评价化纤油剂的上油率。
背景技术
化纤油剂是在纤维的生产过程中附加到纤维表面的化学物质,改善纤维的润滑性能并保证纤维生产和加工工序的顺利进行,所以对化纤油剂的上油率评价成为整个行业关注的焦点。
现有对化纤油剂的上油率评价只停留在化纤厂纤维批量上油后对纤维进行含油率的评价,纤维生产厂家对油剂的有效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作为化纤油剂的生产厂家也希望在实验室内能于短时间内完成对化纤油剂上油率的评价,有效的开发与改进化纤油剂产品,同时也能指导化纤厂对化纤油剂的有效选择及上油工艺的改进。
目前专用于实验室内评价化纤油剂上油率的仪器尚未见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实验室内评价化纤油剂上油率的上油仪,实现纤维、油剂生产厂家在实验室内短时间内对化纤油剂上油率进行客观的评价,从而随时根据油剂的不同型号及纤维的不同规格调整上油速率。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化纤油剂上油仪,包括底座和固接在底座上的钢架,其特征在于:钢架的一侧设有用于放置纤维丝筒的喂线滚支架,钢架的下部设有下引线杆,其上开孔,用于穿纤维;底座上装有一上油支架,该上油支架上装有给纤维上油的上油装置和位于上油装置两侧的上油引线杆,其上开孔,用于穿纤维;钢架的上部设有黑滚,一固接在钢架上的齿轮传动箱上设有导丝钩和顶杆,导丝钩通过位于齿轮传动箱内的一组伞齿轮与一转动轴联动,齿轮传动箱前侧设有一导丝杆,导丝杆的端部装有上引线孔,黑滚的上方设有可旋转支架,该可旋转支架上设有一下部与顶杆配合使用的弧形支承杆,可旋转支架上装有滚夹,滚夹与黑滚配合使用。转动轴转动时,伞齿轮组动作,通过伞齿轮组使转动轴的径向转动变为导丝钩的轴向来回运动,从而将纤维均匀缠绕在滚夹上。转动轴转动时,顶杆被顶出,将弧形支承杆向外顶,可旋转支架收拢,滚夹贴在黑滚上,通过黑滚的转动来带动滚夹的转动。随着缠绕在被滚夹固定的丝筒上的纤维厚度的增加,使可旋转支架逐步打开,最后恢复至原状。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使纤维依次穿过下引线杆上的孔、上油引线杆上的孔、上油装置、上油引线杆上的孔、上引线孔、导丝钩,最后缠绕在被滚夹固定的丝筒上。
上述的化纤油剂上油仪,所述的上油装置包括安装在上油支架上的上油槽和两个油滚轴承座,位于上油槽上方的上油滚通过一油滚轴安装在油滚轴承座上,上油滚的表面呈齿状,油滚轴由一变频减速机带动。上油槽用于盛放化纤油剂,通过上油滚的转动给纤维上油,上油滚通过变频减速机进行调速,以控制纤维的上油量及上油速度,也可避免纤维被拉断。
上述的化纤油剂上油仪,所述的下引线杆、黑滚、导丝钩、顶杆、上引线孔、可旋转支架、支承杆、滚夹、上油槽和上油滚各有二个,每个上油滚的两侧各有一上油引线杆,这样可同时对二根纤维进行上油,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的化纤油剂上油仪,所述的两个黑滚通过一黑滚轴由一变频电机带动,使黑滚绕轴转动;所述的转动轴由另一变频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使齿轮传动箱内的一组伞齿轮工作。通过变频电机控制纤维的上油量及上油速度,也可避免纤维被拉断。
上述的化纤油剂上油仪,下引线杆上的孔与位于其同一侧的上油引线杆上的孔处于同一直线上,对纤维的上油路线进行控制。
上述的化纤油剂上油仪,可旋转支架包括固定在钢架上的固定部和与固定部轴接的转动部,两者的侧壁装有弧形滑轨和置于滑轨中的定位柱,该定位柱安装在固定部上,弧形滑轨的弧心角范围为0-60度。通过定位柱在滑轨中的滑动使支架收拢或展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合理,使用、维护方便,随时指导纤维生产厂家根据油剂与纤维的匹配性调整上油速率/上油量,同时也指导油剂生产厂家优化、改进化纤油剂生产配方,降低了各运行成本,缩短了工艺调整周期。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的结构示意图(省略了喂线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2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