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限位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0820162442.6 | 申请日: | 2008-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685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08 |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欣达曳引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26 | 分类号: | B66B5/26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树镛 |
| 地址: | 31511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限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轿厢限位装置,具体讲是一种无机房电梯进行检修,需要把轿厢顶作为检修平台时必须设置的电梯轿厢限位装置,以避免轿厢的意外移动造成对维修工作人员的伤害。
背景技术:
目前各电梯公司在生产和安装无机房电梯时,设计的电梯轿厢限位装置各式各样,其结构多数稳定性不太好或者安装时的劳动强度大,如,有一种限位装置,主要是由限位挡板、电气限位开关、限位板、压导板、挡杆组成,限位挡板和电气限位开关固定安装在轿厢架的上梁上,限位挡板上设置有挡杆孔,限位板上也设置有挡杆孔,限位板用压导板固定在导轨上,只要将挡杆两端插入在限位挡板和限位板的挡杆孔中,限位装置即可使用,这种限位装置由于是用压导板通过螺栓将限位板固定在导轨上,一旦螺栓没有拧紧、因错丝而使螺栓没有拧到位或螺栓松动没有被察觉,容易使压导板与限位板沿导轨滑动,存在很大的不安全隐患,因此,为安全起见,采用在导轨上和限位板上打孔,将限位板直接固定在导轨上,这种在导轨上打孔的办法,增加了劳动强度和安装的麻烦,而且在导轨上打孔,存在导轨变形的可能,导轨一旦变形必然影响到电梯的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不会引起导轨变形且安装劳动强度低的电梯轿厢限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电梯轿厢限位装置,该电梯轿厢限位装置主要包括限位挡板、限位板、档杆,限位挡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杆孔,限位挡板固定在轿厢顶梁上,限位板上也设置有至少一个挡杆孔,设置至少一根挡杆,挡杆两端插入在限位挡板和限位板上的挡杆孔中,其特点是,限位板用导轨压导板固定在导轨上,同时在限位板与电梯井道壁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固定架并焊接固定。
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限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将限位板用导轨压导板固定在导轨上,加之设置有限位固定架,限位固定架固定在电梯井道壁上,在安装限位固定架时,只是将限位板在轿厢导轨上用导轨压导板定位,在电梯井道壁相应位置上打孔,固定限位固定架,再把限位板与限位固定架焊接固定,因此其安装的劳动强度低,而且不会引起导轨变形,这种结构的电梯轿厢限位装置安全系数高,安装时省工省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完善,所述的限位挡板上还设置有电开关,串联在电梯的安全回路上,电开关上设置有手动的弹性按扭,所述的弹性按扭挡在限位挡板的一个挡杆孔前。这种设置使得在电开关闭合导通时(电梯正常运行时),电开关的弹性按扭挡在限位挡板的一个挡杆孔前,挡杆无法插入限位挡板上的挡杆孔内,只有将电开关的弹性按扭按下时(电开关断开,安全回路被断开),弹性按扭下移离开限位挡板的挡杆孔前位置,挡杆孔前无障碍,挡杆才能插入限位挡板上的挡杆孔内,当检修结束后,拆下挡杆,电开关按钮复位,电开关弹性按钮重新挡住限位挡板上的挡杆孔前,电梯即可正常运行。这样,电梯轿厢限位装置既有挡杆的机械保护又有电开关的电气保护,这种具有双重保护的结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限位装置的安全性更好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法,所述的限位挡板上设置有两个挡杆孔,所述的限位板上设置有相应的两个挡杆孔,所述的挡杆设置为二根,并在轿厢架上梁两端各装一套电梯轿厢限位装置。设置二根挡杆限位,并同时装有两套限位装置,作为操作平台的轿厢更加平衡,限位也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限位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限位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所示:1、限位挡板,2、限位板,3、档杆,4、挡杆孔,5、限位固定架,6、电开关,7、电开关按钮,8、轿厢架上梁,9、导轨,10、压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电梯轿厢限位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欣达曳引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欣达曳引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2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