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161999.8 | 申请日: | 2008-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832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 发明(设计)人: | 陶学峰;梁学龙;孙晓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41/24 | 分类号: | H05B41/24;G09G3/36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 |
| 地址: | 21522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lcd 背光源 灯管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CD背光源灯管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多根灯管组成的LCD背光源灯管组改良电路。
背景技术:
一般在由多根灯管组成的LCD背光源中,为减低灯管高压电场对外界之干扰,应用时常将灯管依电压极性正负交错排列,以使正负电压之影响抵销,参照图1举例说明灯管排列方式,其中,图1(a)为灯管电压极性依+-+-排列灯管,图1(b)为灯管电压极性依++--排列灯管,图1(c)为灯管电压极性依+--+排列灯管,现有技术中还可以有其他依正负极性交错排列灯管的方式。
参照图2,现有技术在LCD背光源灯管电路中一般使用相同的变压器,即变压器一次侧与二次侧的极性均相同,通过一次侧电压及电流相反导致二次侧电压及电流相反,以满足灯管电压极性依正负极性交错排列灯管的需要,在电路板上布线时,必须通过交错的连接方式,一般得采用双面或多面电路板或短接线,从而增加了成本,影响电路的稳定性。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发明人提供本实用新型发明。将提供一种LCD背光源灯管组改良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前述现状,提供一种LCD背光源灯管组改良电路,避免交错布线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电路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
一种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包括变压器、灯管,所述灯管依电压极性正负交错排列,变压器二次侧与灯管连接,不同极性的变压器依灯管电压极性的交错而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之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所述变压器为一次侧极性不同,二次侧极性相同。
前述之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所述变压器为一次侧极性相同,二次侧极性不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一次侧电压及电流相同,在电路板上布线可不采用交错连接方式,而是通过不同极性的变压器达到二次侧电压及电流相反,以满足灯管电压极性不同的需要。由于电路板上布线不采用交错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单面电路板,并且不必采用短接线,从而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
下文将举若干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电压极性正负交错排列灯管的方式图示;
图2是现有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图示;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图示;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图示。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之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包括:变压器11~14、灯管21~24,灯管21~24依电压极性“+-+-”正负交错排列,变压器11~14二次侧分别与灯管21~24连接,变压器11与变压器12一次侧极性不同、二次侧极性相同,变压器13与变压器14一次侧极性不同、二次侧极性相同,不同极性的变压器依灯管电压极性的交错而交错排列。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图示。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之LCD背光源灯管组电路包括:变压器11~14、灯管21~24,灯管21~24依电压极性“+-+-”正负交错排列,变压器11~14二次侧分别与灯管21~24连接,变压器11与变压器12一次侧极性相同、二次侧极性不同,变压器13与变压器14一次侧极性相同、二次侧极性不同,不同极性的变压器依灯管电压极性的交错而交错排列。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灯管正负极性的排列方式、变压器一次侧极性的相同或不同、变压器二次侧极性的相同或不同等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力铭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