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门五金位置加工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1745.6 | 申请日: | 200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76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建;许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永和 |
主分类号: | B27C9/04 | 分类号: | B27C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6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五金 位置 加工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工机床,具体涉及一种木工用门五金位置的加工机床。
背景技术:
数控木门综合加工机有四个数控轴,工作台的走向为x轴方向,水平方向垂直于工作台走向的为Y轴方向,在立柱上有一垂直方向垂直于工作台面的刀具机构进给的方向为Z轴方向。铰链刀具机构垂直方向垂直于工作台面的进给方向为W轴方向。现有的数控木门加工机,为了能够实现木门两边加工,设计了六个数控轴,在门的两边分别进行三维加工。这种六个数控轴的木门加工机械,制造成本非常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五金位置加工机床,它采用四轴机构实现两个位置的数控进给加工,降低了机床的制造成本。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它包含立柱1、Y轴电机4、Y轴丝杠5、机身6、W轴电机7、W轴丝杠8、工作台12、锁孔刀具机构13、Z轴丝杠14、Z轴电机15,它还包含锁槽刀具机构2、离合卡槽的光杆3、复位气缸9、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铰链刀具机构11、离合气缸16、X轴电机17、X轴丝杠18,离合气缸16的下端设置有离合卡扣16-1,离合卡槽的光杆3上设置有与离合卡扣16-1相对应的离合卡槽3-1,离合气缸16固定在立柱1的下方,光杆3设置在Y轴丝杠5上方,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设置在复位气缸9的上方,铰链刀具机构11设置在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上,W轴电机7、W轴丝杠8连接后与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Y轴方向使用一轴数控驱动,通过离合装置和软件控制,实现立柱上刀具机构和立柱相对的铰链刀具机构分别数控进给加工,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2,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由立柱1、锁槽刀具机构2、离合卡槽的光杆3、Y轴电机4、Y轴丝杠5、机身6、W轴电机7、W轴丝杠8、复位气缸9、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铰链刀具机构11、工作台12、锁孔刀具机构13、Z轴丝杠14、Z轴电机15、离合气缸16、X轴电机17、X轴丝杠18组成,离合气缸16的下端设置有离合卡扣16-1,离合卡槽的光杆3上设置有与离合卡扣16-1相对应的离合卡槽3-1,离合气缸16固定在立柱1的下方,光杆3设置在Y轴丝杠5上方,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设置在复位气缸9的上方,铰链刀具机构11设置在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上,W轴电机7、W轴丝杠8连接后与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相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使用一轴数控驱动,通过离合装置和软件控制,实现立柱上刀具机构和立柱相对的铰链刀具机构分别数控进给加工,节约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当程序控制机器进行左边锁槽、锁孔的加工时,X轴电机17工作,使得X轴丝杠18作旋转运动,带动工作台12做X方向直线运动。Y轴电机4工作,使得Y轴丝杠5旋转,通过与立柱1相连的丝母带动立柱1做Y方向直线运动。离合装置是分离的,离合卡槽的光杆3不随着Y轴一起移动。Z轴电机15工作时,Z轴丝杠14作旋转运动,带动Z轴机构作Z方向的直线运动,从而可以使锁孔刀具机构13完成水平面的三维切削加工,也可以是锁槽刀具机构2完成垂直平面的三维切削加工。
当程序控制机器进行右边铰链位置加工时,X轴电机17工作,使得X轴丝杠18作旋转运动,带动工作台12做X方向直线运动。W轴电机7工作,使得W轴丝杠8做旋转运动,带动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座W轴方向直线运动。Y轴电机4工作,使得Y轴丝杠5作旋转运动,带动立柱1做Y轴方向直线运动。离合气缸16工作时,由于立柱1的Y轴方向直线运动,带动离合卡槽的光杆3做Y方向做直线运动,带动铰链刀具机构固定座10做Y轴方向直线运动,带动铰链刀具完成三维切削加工。Y轴通过离合装置的分离与啮合分别控制锁槽刀具机构2和铰链刀具机构11做Y方向的运动,从而实现了一轴双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永和,未经姚永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7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