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锈钢管多工位内壁脱脂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820161343.6 | 申请日: | 2008-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71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聂晓霖;林天泉;吴景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27 | 分类号: | B08B9/027;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夏 平;瞿网兰 |
地址: | 2111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管 多工位 内壁 脱脂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不锈钢管生产配套设备,尤其是一种离线式不锈钢管清洗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不锈钢管内壁多工位脱脂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不锈钢管在石油开采、高压锅炉、军事、核电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近20年来,世界各国的不锈钢管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出现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新工艺和高效率的新设备。我国不锈钢管生产经过4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20年来,无论是不锈钢无缝管还是焊管的生产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产量、质量和品种不断增加和提高,少数产品的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不锈钢管厂在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等方面尚有较大的差距,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提高,以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不锈钢管冷加工后的脱脂是一道不容忽视的重要工序,脱脂不净的钢管在接下来的热处理工序中,往往会导致不锈钢管内外表面的局部增碳(俗称“阴色”),从而影响钢管的抗腐蚀性能。
目前不锈钢管生产过程中的脱脂一般采用酸洗工艺,用氢氟酸和硝酸,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合使用。钢管进行脱脂时,将捆扎好的钢管直接浸泡到酸液槽中,根据不同的材质控制浸泡的时间,主要通过腐蚀剥离的作用,达到脱脂的目的,由于对于浸泡时间控制不准确,酸液浓度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出现变化,这样不仅会使钢管表面脱脂不净,而且会造成钢管表面的腐蚀现象,降低了钢管表面的抗腐蚀性能,是一种极不合理的脱脂工艺。
酸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工艺,使用的酸基本上为挥发性物质,如盐酸、硝酸、氢氟酸等挥发性都很大,所以在钢管脱脂车间,车间酸味很大,对生产环境和操作工人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据报道,2006年11月14日,无锡市某铜材有限公司职工李某在进行铜材酸洗时,因吸人高浓度混合酸雾导致发生急性肺水肿,经抢救无效死亡。认定患者在酸洗作业过程中出现挂钩意外断裂,工件滑人酸洗槽的情况下,未使用呼吸防护用品,长时间靠近酸洗槽打捞工件,导致吸人大量高浓度硝酸、硫酸混合酸雾。依据《职业性急性化学性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的诊断分级标准,可以诊断为混合酸雾致急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重度中毒,并导致死亡。另外使用后的废酸后续处理比较繁琐,需要在酸碱中和池中用石灰中和至pH值为6~8,再制成废渣砖。但是有这些废水处理工程的工厂较少,在某些地区,环保部门监察不严时,时有工厂偷偷排放酸水的事情发生,导致大量的鱼虾死亡,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随着国家对于环保的日益严格,酸洗这种严重污染环境的工艺必将会被逐步淘汰。
为此,人们开始采用有机溶剂进行脱脂(如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利用溶剂对油污的溶解作用,达到脱脂的目的,因此对不锈钢管的表面没有损伤,同时,由于有机溶剂在常温下就可挥发,所以脱脂后的钢管表面清洁干燥,适宜于氢气保护的光亮热处理工序。但据研究有机溶剂如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为不饱和卤代脂肪烃类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易挥发、难溶于水的合成工业有机溶剂,常用于电镀或油漆喷涂前五金工件的去污、不锈钢制品的清洁剂、印刷电路板清洗、电子元件制造、皮革制造、衣物干洗、斑点去污、配制地毡除垢剂、杀虫剂、有机合成、印刷油墨、黏胶制造、化妆品制造、冰箱制冷剂、有机溶剂和配制打字机改正液和书写用的改正液等。三氯乙烯的接触主要为职业性暴露,制造、贮存和使用三氯乙烯均可有机会接触,尤以电镀、五金、不锈钢制品和电子工业工人为甚。由于长期以来认为此物质属于低毒类化学物,在使用和生产的过程中没有对其毒性引起应有的重视,自1994年国内首次报道三氯乙烯中毒并导致药疹样职业性皮炎以来,已在我国发生了近百起三氯乙烯引起健康损害的案例。
研究表明,有机溶剂对人体和环境仍具有较大的危害,例如,接触三氯乙烯的人员会导致以下损伤:
(1)低剂量早期接触三氯乙烯可代偿性诱导抗氧化酶,使体内的抗氧化机制处于代偿亢奋状态,降低血清MDA含量。长期高剂量接触三氯乙烯可导致抗氧化酶活力(主要是CAT等)下降,氧化防御系统受损,经自山基和过氧化氢清除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和脂质过氧化损伤。
(2)三氯乙烯具有遗传毒作用,长期高浓度接触可导致染色体断裂和DNA损伤。SCGE分析法作为三氯乙烯接触人群DNA损伤的早期生物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证实。外周血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的监测作为三氯乙烯接触人群染色体损伤的早期生物监子测指标的灵敏度优于常规微核试验,其作为TCE接触人群染色体损伤的早期生物监测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科润工业介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13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