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应用在井下巷道中的标准风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60196.0 | 申请日: | 200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85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学全;巴文辉;廖斌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 | 分类号: | E21F1/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2001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应用 井下 巷道 中的 标准 风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应用在煤矿井下巷道中的风门。
背景技术
风门,是井下主要通风安全设施,因巷道性质(包括进风和回风)、用途(包括运输和行人)及规格大小不同,以往做法是因地而异,使井下各种风门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规格。实际应用表明这种已有的形式存在如下问题:
1、风门规格不统一不便于风门加工;
2、在负压大的巷道中风门难以开启,即使安装卸压窗,也很难保证一人独立安全通行;
3、一旦风门因故损坏严重,必须有同样规格的风门进行替换,但因各地点风门规格不统一,造成备用量增加,因而增加成本。若不考虑备用量,势必给矿井通风安全带来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统一制作的标准风门。使其适用于任何地点,包括正反向风门互用,能够保障风压大的地点一人安全通行,以此减少备用量、降低成本,给安装维护带来便捷,确保安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应用在井下巷道中的标准风门的结构特点是:
设置门扇及门扇中的行人门呈门中门结构,设置门扇上的观察窗;行人门及观察窗在门扇的高度上居中;门扇铰接耳位于门扇的一侧;
设置由边框构成的门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门框与门扇大小吻合,形成门扇与门框的一一配合;另一种是在门框的顶框上设置可翻转启闭的翻转板,门扇吻合在门框中并相拼翻转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所述门扇具有木质门芯板,木质门芯板之间接缝采用槽口压茬搭接,门扇表层用白铁皮包裹,门扇横向分别设置铁门带和木门带,两条铁门带之间焊接有扁铁;所述门框的各边框之间为榫结构连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将行人门和观察窗设计在门扇高度的中央,在方便行人和观察的同时,门扇可以掉头安装,这就可以随意选择门扇的开合方向,解决了不同地点风门及正反向风门不能相互替换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作为卸压门兼作行人门,安全方便,即使一个人也能安全通过;
3、本实用新型门结构坚固牢靠,使用寿命长;
4、本实用新型翻转板的结构设置,既可以方便运输大型设备器件,又可以做调节风量窗使用;
5、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现场拆装,为井下操作提供便利;
6、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木质门框下可增设抗压横木,在地压力较大的巷道中有无压风门不可替代的优点;
7、本实用新型因其不同地点、不同方向上能相互替换使用;并且在风门报废后,相关部件可以回收复用,大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扇平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带翻转板的门框示意图。
图2a为图2的A-A视图。
图2b为图2的B-B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翻转板的门框平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风门铰链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铁门带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铁门带、2木门带、3扁铁、4行人门、5观察窗、6门扇、7门扇铰接耳、8门框、9翻转板、10风门铰链。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设置门扇6及门扇6中的行人门4呈门中门结构,设置门扇上的观察窗5;行人门4及观察窗5在门扇6的高度上居中;门扇铰接耳7位于门扇6的一侧,使用图4所示的风门铰链10在门框与门扇铰接耳7之间实施铰链连接;
参见图2、图2a、图2b和图3,由边框构成的门框8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门框8与门扇6的大小和形状吻合,形成门扇6与门框8的一一配合;另一种是在门框8的顶框上设置可翻转启闭的翻转板9,门扇6吻合在门框8中并相拼翻转板9的下方。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带翻转板9或不带翻转板9以及设置翻转板9合适的尺寸,翻转板9与门框8的顶框采用铰链连接,在风门需要过大型设备时,翻转板9可以开到最大或直接卸掉,同时翻转板9可以当作风量调节窗使用。
具体实施中,门扇6具有木质门芯板,木质门芯板之间接缝采用槽口压茬搭接,门扇表层用白铁皮包裹,门扇横向分别设置铁门带1和木门带2,两条铁门带1之间焊接有扁铁3,图5所示,门扇铰接耳7固联在铁门带1的外端部,这些措施使得风门门扇坚固耐用;门框8的各边框之间为榫结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601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泵过滤罩改良结构
- 下一篇:顶板支护用补强钢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