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集型烤烟房无效
申请号: | 200820159101.3 | 申请日: | 2008-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90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9-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生;徐洋来;曹圣金;邓正平;成军平;欧阳政新;吴文信;欧阳祝仁;方明;王生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徐洋来;曹圣金 |
主分类号: | A24B3/10 | 分类号: | A24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4400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集型 烤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烤烟的烘烤房,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密集型烤烟房。
背景技术
1958年美国约翰逊(W.H.Johnson)等人成功地研究了“烟叶密集烘烤”新工艺。其采用的烤房主要特点是装烟密度大,热风循环,强制通风,有利于智能化控制。密集烘烤工作原理,蜂窝煤做为燃料加热散热管将供热室空气加热,利用风机将热风通过进风口强制送入装烟室,通过烟叶层,加热烟叶,经回风口,一部分经排湿窗排出,大部分与进气口进入的新鲜空气混合进入供热室,再被散热管加热送入装烟室。如此循环,直至烟叶被烤干。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曾做过一些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昆明佳叶科技有限公司的飞鸿等人于2006年2月15日公开了一种用于烟农传统烤房的改造的“热风循环烤房”(授权公告号CN2757599Y)由烤房主体、烤炉、热风循环管组成,烤房内顶部中心有与顶部热风管相连接的内置式排湿换气装置,烤炉炉门口内有加热控制装置,垂直热风管上部有顶置式热风循环排湿调节执行装置。这种烤房利用热风循环解决了烘烤房内各部位的温度均匀问题;但烤炉火管在烤房内流程短,烟气热源的利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发明人从2003年开始致力于密集型烤烟房的研究,先后对贵州散叶烤房、安徽利率藕煤烤房,辽宁海帝升,云南达丽康,山东青州华龙,河南科地,湖北恩施、湘密1号等近10余个厂家生产的密集烤房进行试验比较分析,结合操作使用,发现已有技术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烤房的换热器用薄铁板卷成管式焊接,使用时与炉灶火接触,铁板抗腐蚀性差,一般使用3-4年,使用寿命短,维修时需请专业焊工上门焊补,维修不方便。换热器采用整体焊接,整件重量600-700公斤,更换搬运安装笨重也极不方便。每台换热器套成本造价5000元以上,价格高的达8000多元烟农承受经济压力大。
第二,对燃烧的煤质要求条件太高,必须要到外地高价调运,增加烘烤成本投入,燃料适应性能差。如辽宁海帝升用小颗粒状煤,安徽利率用的藕煤都需要外地调运。
第三、循环风机选用1台大功率三相电机风机,功率2.5~3.0KW。农村用户普遍只有220V单相电源,三相电源线路,需重新用电开户,线路成本投资大,一旦停电还须配置专门的发电机发电替代,成本更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烤烟房存在的问题,在综合国内各种密集式烤房性能和设备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换热器使用寿命长,换热效率高,装烟室装烟密度大,对燃料、电能适应性好的密集型烤烟房。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密集型烤烟房,包括装烟烘烤室、供热换热室,热风循环装置和电气自动控制,装烟烘烤室和供热换热室采用砖混结构一体建成,两室之间用一堵隔墙隔开。
所述的装烟烘烤室房顶是干筋砼现浇,顶面外加保温隔热防护层,室内分为三棚层挂烟。排湿窗安置在与换热连接端的两侧墙体基础之上处;装烟烘烤室另一端安置两扇装烟门。
所述的热风循环装置是在隔墙上端的平台上设热风道,热风道连通供热换热室与装烟烘烤室的顶部;热风道上安置2台小功率单相电动/机动两用风机一用一备,在房外与上述电动/机动两用风机相对应的位置上安置一台柴油机,以备停电替用;隔墙底部留有循环风道;该循环风道一路直接与主火道底部通道相通,另一路通排湿窗;供热换热室外侧墙体上安置一扇电动进风门;以供换热室调节温度吸进外界空气;当炉灶生火后,炉火进入主火道,流经瓦管内,再从烟囱口排出余烟;主火道的底面、两侧面、顶面的铸铁板和瓦管幅射出的热量,容集在供热换热室内,开启隔墙上面的风机,将供热换热室的热量强制压送到装烟室顶部,形成热风,由上而下进行烘烤烟叶,透过底棚烟叶的气流一部分从排湿窗排出;另一部分由通风道进入到换热室主火道底部经铸铁板,瓦火管再次加热后,压送到装烟室,形成热风循环。
所述的供热换热室由立式炉灶、主火道、瓦火管及烟窗组成;主火道底部一端悬空架在立式炉灶上面,另一端架设在墙体上与瓦火管连通,用水泥钢筋砼现浇;主火道及立式炉灶的顶面用多块大于70mm厚的弧形铸铁板盖住密封;瓦火管分为三层两路水平高架安装,每路瓦火管层间从下到上依次通过回气腔接通;瓦火管顶层瓦管尾部留与烟囱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徐洋来;曹圣金,未经湖南省烟草公司郴州市公司;徐洋来;曹圣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1591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